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问答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问答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食储备?粮食储备即粮食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定储藏技术和管理方法,三是仓储管理人员较强的责任心。

3、粮食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食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食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食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食的污染,延缓粮食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湿度控制: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利用机械通风散湿。

(3)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粮堆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粮仓空气含量控制: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学药剂控制: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

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食陈化速度,减少粮食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

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

这些物理特性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别的物理性质,同时也被别的物理的、生化的、生物的特性所影响,并对粮食的生命活动、虫霉危害、储粮的稳定性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与粮食清理、干燥、通风、控温、气调等作业及粮仓设计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搞好粮食储藏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粮食的物理性质。

7、粮堆的湿热扩散特性对粮食储藏有哪些影响?粮堆的湿热扩散指粮堆中水分沿着温度梯度和蒸汽压梯度向低温部位转移并使该部位粮食水分和温度升高的现象。

湿热扩散是粮堆水分转移的重要因素。

在湿热扩散过程中较低部位,水分由暖湿部位向温度相对较低的部位转移,使温度较低部位粮食水分含量增加,如果湿热气体遇到冷表面(如较冷的粮粒和墙壁等),还会凝结成水滴产生结露,严重时可造成粮食发热、发芽甚至霉变。

这种现象如果在粮堆表层发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顶”;在墙壁和粮堆结合部位发生,出仓时有部分粮食粘附在墙壁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挂壁”现象;在粮堆内部某些部位发生,则可能发生“窝状发热”。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应注意减小温差,减少湿热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

粮堆表面、阴面墙壁、粮堆底部是最容易因湿热扩散引起粮堆水分增加的部位,在粮情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检测。

在气温剧烈变化时,粮堆表面、阴面墙壁、通风地槽附近可能因存在较大温差而结露,更应加强检查。

8、储粮有害生物有哪些?危害储藏粮食的昆虫、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二、粮仓准备及入仓粮质要求1、装粮前应对仓库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检查和处理?①检查屋顶。

如发现漏雨部位,要及时修补防水层,做到仓盖无渗漏,屋面平整。

②检查墙体。

有无裂痕,如发现异常,要区别对待处理。

防潮层下坠造成墙面裂缝,可把裂缝周围铲除,然后修补防潮层,再刷面层。

如果是地基不牢造成墙体裂缝,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可以继续存粮的,可在仓外砌砖垛加固,并对裂缝做防潮处理。

③检查地坪。

无论是沥青地坪、水泥地坪、两油一毡地坪,由于使用年限过久或原地坪处理不好,均会出现地坪裂缝,陷坑,残缺等现象,使地坪局部或全部失去防潮性能。

沥青地坪裂缝,在刷干净的新面上刷一层水泥浆,再用高标号水泥或混凝土修补。

两油一毡地坪裂缝并出现返潮时,可以在原来的防潮层上再铺一层油毡或刷一层沥青,然后再铺设新的保护层,对大面积失效的地坪,要及时修整或在原来的地坪上再铺一层防潮层。

④检查地垄。

地垄接头有无脱节,地垄与地坪间隙是否过大,造成粮食涌入管道,影响通风效果。

⑤门窗及其他部位。

仓房的窗户、通风口等要仔细检查,看有无变形、脱落等现象,是否能顺利开启和密闭。

2、为什么应按种类、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粮食应分开储藏?根据新形式下粮食安全储藏的需要,形成新的“五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利于保持粮食本身的品质,为粮食安全储藏和合理利用提供保证。

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①种类不同。

对于不同种类的粮食和油料应该分开堆放储藏在不同地方。

比如油菜籽和小麦应该分开储藏在不同仓间或分别码垛,防止不同粮食和油料混杂,给加工和利用造成麻烦。

②品种不同。

对于同一种类,但不同品种的粮食,也应分开堆放,以便在出库销售时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

比如优质粳稻谷和粳稻谷应分别存放。

③等级不同。

对于同品种的粮食,如果等级不一样,其质量也不一样,故也不能混合堆放,以防造成高等级粮食降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④生产年度不同。

对于同品种、同等级的粮食,如果生产年度不同(即原来所说的新粮与陈粮),分开堆放储藏的目的是便于品质检验,保证在提供利用时符合相关品质标准的规定。

⑤水分含量不同。

对于同品种、同等级、同生产年度的粮食,如果水分不一样,应视情况,分开储藏。

一般水分差异在1%以内,可以通过倒仓或正常通风来处理的,原则上可以堆放在一起,但必须及时处理,均衡水分。

水分差异过大的粮食,必须分开堆放储藏,以防止水分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发热霉变。

3、什么是粮堆的自动分级,如何降低自动分级,避免杂质聚集?由于粮食籽粒的形状、成熟度和杂质类型等组分的不同,所形成的粮堆的组分具有不同的散落性,粮食在移动或散落过程中,性质相类似的组分趋向于聚集在同一部位,在粮堆中形成不同的集结区,引起粮食组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作粮食的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是由粮食籽粒和各种杂质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并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密切相关。

自动分级现象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对安全储粮十分不利。

局部的杂质含量较高,使粮食孔隙度降低,导致粮堆内产生的积热不易向周围扩散,为害虫、霉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孽生场所,极易发生发热霉变现象。

而且,在熏蒸杀虫时,药剂渗透困难,影响杀虫效果;在通风过程中,也因为空气阻力增大,风速达不到要求,影响通风降温、降水效果。

减缓入粮时产生自动分级现象的最好措施是主动地对入仓的粮食进行清理,降低粮食中的杂质含量;其次是在入粮时采取一些措施,减缓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

如平房仓进粮,可在输送机的抛粮端安装粮食分流板,改变粮流的规律性;也可适当移动输送机械,增加粮食的落点。

对高大筒仓、浅圆仓可在仓内安装布料器,采用中心管入粮、抽芯除杂或多次进仓平粮等措施,都可有效减缓自动分级现象。

4、为何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粮食质量是安全储粮的基础。

如果不控制入粮质量,就会给储粮带来无穷的隐患,正如在日常储粮过程中所遇到的粮情不稳,粮食发热、生虫,局部通风不透、杀虫不彻底、发热霉变等现象都与粮质差有关,都是粮食的水分高或杂质多、分级严重引起的。

因此,在尚无取得大粮堆储粮经验的现在,更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

三、粮堆密封与密闭储藏1、如何进行粮面压盖密封?粮面压盖的做法有:一是散粮面上盖席或铺窗纱后,用干燥无虫的大糠等进行压盖;二是用稻壳等装袋压盖,袋袋半包,平贴合缝,互相错缝,做到“平、紧、密、实”,以加强密封效果;三是用隔热材料进行粮面压盖,如用薄膜加5cm泡沫塑料板或用薄膜加PEF 隔热保温板压盖,以增加粮堆的隔热效果。

2、隔热性能较差的旧仓房对粮堆如何进行压盖?对一些隔热性能较差的仓房进行低温储藏时,为维持低温冷却效果,除对仓房进行隔热密闭外,还需对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

生产中常用的麦糠、稻壳及旧麻袋、草苫、棉被、聚乙烯泡沫塑料板、PEF隔热保温板等隔热吸潮的材料极易压盖,或用装袋半包平贴合缝,两层相互错缝,压平压紧,以增隔热保冷效果。

若粮面再加薄膜密封其效果会更好。

3、如何做好粮堆的全仓密封?全仓密封又称一面密封,适用于地坪、仓墙防潮性能较好的仓房。

新建仓是在装粮线高度的仓壁上预埋塑料管槽,当粮食入满后及时平整粮面,预埋测温电缆,布置环流熏蒸的回流管,铺好走道板,然后在粮面上覆盖事先制备比粮面稍大的密封帐幕,用胶条把薄膜压入塑料槽管内,安装测温、测气、查粮等各种设施,即完成粮面密封。

旧仓是通过用热沥青把薄膜粘附在仓壁四周装粮线下的塑料布与密封帐幕粘合在一起,即完成粮面密封。

4、什么是“双低”储粮?“双低”储粮是指低氧、低药量密闭储粮的简称,是气调储粮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一种保粮方法,对杀灭常见的储粮害虫和防止储粮发热霉变是行之有效的。

5、“三低”储粮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三低”是指低氧、低药量、低温的储粮方法,它属于综合储粮技术范畴,对于防治储粮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三低”是在“双低”的基础上再加低温,低温一般是在寒冷季节利用通风降温来达到的。

“双低”技术已有能有效杀灭粮堆中的害虫,而低温则能大大降低残存害虫的繁殖率,因此能使储粮更加安全。

四、低温储粮1、什么是低温储粮?低温储粮是现代储藏技术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储粮方法,它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冷源或谷物冷却机等对仓房内的粮堆进行冷却,使粮低温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持和改善储粮品质,达到安全粮储的目的。

2、低温储粮有哪些好处?(1)低温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损耗、延缓粮食陈化和品质劣变速度,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食用品质。

(2)低温可以控制虫霉的生长发育,减少害虫危害,防止粮食发热、结露、霉变。

(3)低温有利于保持食品新鲜程度,延缓谷物陈化,解决大米(包括糙米)等高水分成品粮的安全储藏度夏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