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欣赏短文写作学案学案博苑2011-12-18 0630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欣赏短文写作学案古诗词欣赏如何写200字左右的欣赏短文?这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研究的问题。
要欣赏诗词,首先得了解诗词的基本特征。
诗,从内容上看,反映的形象比其他文体更集中、更概括,抒发的情感更强烈、更浓郁。
从形式上看,诗的语言极其凝练,而内涵却非常丰富,每个词几乎都值得推敲回味,诗讲究一定的音韵、节奏和格律。
诗的表现手法通常有赋、比、兴、夸张、想象、重叠等。
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两宋的一种特殊的诗,不同的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句子的长短、字数的多少、唱腔的高低强弱等。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另一种特殊的诗,散曲除曲牌外,还有宫调,同一个宫调统率的是一组套曲。
明确了诗词的基本特征以后,要确立欣赏的角度。
诗由情感、诗意(思想)和形象组成,因此古诗词欣赏,可以从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的角度入手去欣赏它的意境美。
在写诗词欣赏短文时,我们可以分析一首诗诗人选取了什么典型形象,为什么选取这些形象来写,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或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或与诗人的生世遭遇有关,或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这一感情是否强烈,是否崇高等。
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含蓄,是否耐人寻味,富有余意;是否独特,是否“发人之未发”,富有深意。
在形象的塑造上是否情景交融,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等。
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可以分析陶渊明为什么采的是菊花,不是梅花、桃花、杏花、牵牛花、凤仙花?这既与菊花本身的形象有关,又与写作此诗时的心情有关;陶渊明为什么抬头看见的是南山,而不是北山、东山、西山、终南山、神女峰?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
古诗词欣赏还可以从选词、用典、音韵、节奏、对仗、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去欣赏他的形式美。
我们熟悉的《推敲》一文中,韩愈告诉贾岛,“僧‘敲’月下门”比僧“推”月下门更富有诗意,这便是诗的选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比“来”、“到”、“过”、“吹”好,这也是诗人匠心之所在。
隋唐以前的诗讲究的是赋、比、兴,隋唐以后除继续采用赋、比、兴外,更注重格律。
但格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有所变化,“格而不死”。
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诗词的格律、表现手法、音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角度去欣赏诗词。
写诗词欣赏短文要避免写成介绍或说明性的文章。
例如写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因不肯贿赂画师,画师就故意把她丑化,使她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
后来匈奴单于向汉朝求亲,王昭君主动要求远嫁匈奴,皇帝这才发现她是宫中最美的人。
王昭君远嫁匈奴,加强了汉、匈两民族的联系。
这首诗是杜甫浏览湖北秭归昭君村古迹时所作,诗歌对王昭君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样的文章就属于介绍或说明性的短文,而不是欣赏文章。
写诗词欣赏短文还要避免泛泛而谈,写成空洞无物的文章。
例如:这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写得很好,十分好,非常好,这首诗很有新意,很有创见,别出心裁,别具匠心,能引人入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句子可以写,但通篇全是这种空洞无物、任何一首名诗都可以套用的形容词,缺乏具体分析,肯定是不行的。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这首诗的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2.鉴赏诗词名句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①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
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
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
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
例: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景中寓情。
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自”、“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
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
诗人借古抒怀。
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
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3.鉴赏艺术特点①分点概括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炼字技巧、表现手法)。
②点后例证。
引用诗中的原句(词)说明其艺术特点。
③说明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评价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诗歌鉴赏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语言层面二. 内容层面三.扩展层面四.补充层面一.语言层面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例句分析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总结结论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总结结论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后游》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亭》杜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①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b.托物言志(《咏风》王勃)c.感物伤怀(《蝉》李商隐)d.情景交融e.以情驭景f.以景显情②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③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
⑤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二.内容层面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
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三.扩展层面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①意境及思想感情:②抒情方式:③修辞④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诗文内容。
四.补充层面同学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A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B 二要注意C三要注意注释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五性)情感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性,意象塑造、诗画结合;概括性,言简意赅、意在言外;跳跃性,时空跳跃、意象跳跃;音乐性, 压韵、平仄、节奏诗歌评析内容评情感(内容)评写法(艺术)评意象选用《雨霖铃》:寒蝉、长亭、雨;评意境塑造悲喜评炼字用词春风又绿江难岸僧敲月下门;评典故作用蚕丛鱼凫五丁开山;评语言风格简洁含蓄雄壮诗歌评析入手从诗题入手;从用词入手;从意象入手;从修辞入手;从诗人生平入手;从时代背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