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 教师本人的信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学历、能 力、进修、科研以及社会工作、家庭负担等;
– 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影 响,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对学生的影响等。
• 家长
– 通过了解家长本人的学历、职业、兴趣爱好、家庭生 活条件等,从侧面了解学生平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 习的情况。
• 信度与效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要尽量减少误差,使测量既 有效又可信。
六、里克特量表
• 积极性陈述和消极式陈述 • 步骤是:
– 把态度作为对象时,所写出来的陈述要么是积极的,要么就是消 极的。
– 请评判员检查已写好的陈述。评判员应从设计该量表的人员中选 择。
– 去掉绝大多数评判员认为既非积极的亦非消极的陈述。 – 把留下来的陈述记在一张纸上,不必考虑顺序,加上合适的使用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⒈ 调查对象数量的控制 ❖ 问卷的回收率 ❖ 问卷的有效率 ⒉ 问卷的分发与回收
说明和答案选择。 – 在打算使用李克特量表的总体中抽样,把这个初稿在被试样本中
试用。 – 计算对每个陈述所作的回答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值。 – 删去在统计上与量表总分相关性不显著的陈述。 – 定出该量表的最后审定稿。
七、语意差别量表
• 语意差别测量(奥斯古德、萨奇、泰尼邦Osgood,Suci,Tannenbaum,1957) 是一次性集中测量被测者所理解的某个单词或概念含义的测量手段。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
• 无结构型问卷
– 又称为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 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 愿作自由的回答。无结构型问卷一般较少作为单独的 问卷进行使用,往往是在对某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 入的调查时,和结构型问卷结合使用。
• 结构型问卷
– 又称为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安排 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 只能选择作答。
• 排序式 • 分配式 • 选择式 • 里克特量表式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
• 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 根据假设确立变量X、Y的数目和关系 • 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项目 • 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 问题的排列组合
– 类别性顺序 – 时间性顺序 – 内容性顺序 – 逻辑性顺序
• 试测与修订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 系统抽样方法实际上是等间隔法的机械抽样。
• 系统抽样具体方法:
– 设总体共有N个单位,现需要从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先将总体的N个 单位按与总体特征标志无关的标志进行排队。
– 确定取样间隔,将N划分为n个单位相等的部分,每部分间隔为
– 决定起点,抽烟起点的选定有多种方式,通常是在第一部分顺序为1,2, 3,…,i…,K个单位中随机取一个单位i作为抽样的起点。对于总体单位K 是奇数时,也可按R=(K+1)/2算出R值,就按某一部分的第R个单位作为 抽样起点。对于总体单位K是偶数时,则按R=(K+2)/2算出起点位置。
二、 问卷的构成
• 问卷的构成
– 前言部分 – 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 事实性问题都分 – 态度性问题部分
• 态度的方向性 • 态度的强度 • 情感性意见 • 评价性意见 • 认同性意见 • 认识性意见
对于表述问题的语句的基本要求
• 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要使用那些被测试者感到陌生的、过于专业 化的术语
n=n1+n2+…+nR; 3.由于分层是按主要指标分组,各组的单位数不同,而分层抽样通常是按
各族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例来抽出样本,哪一组单位多就应该多取样,单
位数少则少取样,并要保证如下关系:
;
所以,各组的样本数应为:
• 某高校的某个学院有学生500人,其中本市的有125人, 本省非本市的有280人,外省的有95人。为了了解学生 来源地的情况,从中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应该怎 样抽取?
• 社会各界
– 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产业、教育技术专家等, 还要向高一级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厂矿企业事业单 位的负责人调查学生升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发挥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情况,工作学习的胜任情况;了解 社会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以及高一级学校对中小 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等。
(二)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内 容范围
• 特点:
– 适用性广 – 效率高、范围广 – 形式灵活,手段多样 – 的因果关系。
– 调查结果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 以控制这一点。
二、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对象和范 围
(一)调查的对象 • 学生
– 了解各年龄段不同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 的状况;
一些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某高校有23个学院,共有四个年级,请设计一个用整群抽样法抽样调查 某高校学生学习情况的抽样方案。
用整群抽样法抽样时,可以把全校每一个 学院作为一个群,选取几个学院进行调查。 也可以把每个年级作为一个群,选取几个 年级进行调查。
四、非概率抽样
• 有目的、有判断的抽样 • 随意抽样法 • 定额抽样法
第五章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法概述 第二节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第三节 测量量表 第四节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法概述
• 调查研究是对已形成的事实的考察和研究。 一、调查研究法的涵义和特点
– 所谓调查法,是由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 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
– 抽签法 – 查表法 – 计算机造数法
• 需要在一个年级6个班中选两个班级进行调查研究,如何选取?
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个班 级排序编号,然后随机抽取两个。
• 一个班级共有50名同学,要抽取6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如何抽取?
可以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先将50名同学 排序编号,然后在随机数表中选择6位 同学。
• 为了了解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拟 从300名二年级大学生中抽取50名作为样本, 如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完成这一抽样?
(1)将300名学生用随机方式编号 (2)确定分段间隔K=6 (3)在1-6名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 法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例如3 (4)选取3,9——共50个样本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 经济、省力、省物; – 能提早汇总研究资料,及时利用研究结果; – 较适用于研究对象分散的课题; – 研究对象数量有限,获取资料的手段灵活多样; –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比总体研究更能提高研究的质量。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 概率抽样应满足的要求:
(1)随机性
——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样被抽出的机会。
– 研究对象总体范围内的每一个单位都成为直接的研究 对象。
– 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和方便,确定一两个个别对象进行 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 用抽样方法选择研究样本。
•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 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 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 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称为概率抽样。 • 不是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的抽样称为非概率抽样。 • 抽样误差 • 抽样研究的优点
(2)可行性
——抽样的方法在实际中是可实施的。
(3)信息性
——抽得的样本尽可能反映出分析时所期望的各种信息。
1.简单随机抽样
• 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抽 样的随机性),且在抽样取走一个个体之后总体 内成分不变(即抽样的独立性),这种抽样方式 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 了解信息技术对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与产生的 效果情况;
–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水平,包括学习目的、 态度、方法及的学习能力,以及这些方面存在的问 题、困难及其造成的原因,学生的意见、要求等。
• 教师
– 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语文 能力的方法及效果、任课情况、课务负担等;
第三节 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概念及其要素 • “测量是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 • 基本要素:
– 对象——指我们所感兴趣的,要研究的事件或物体。 – 标记——指被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记号,如性别、年龄、
反应时间、学习成绩等。 – 符号——指代表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的符号,如考
试分数、品质等级等。 – 规则——分派各种符号到各类事物上的标准和方法,如
• 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 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 分层抽样方法: – 等比例抽样 – 按各层的离散情况分配样本。 – 最优分配。
分层抽样的具体方法:
设总体由N个单位组成,现在需要抽取出一组容量为n的样本,其步骤如下: 1.把总体按主要标志划分为R组,使 N=N1+N2+…+NR; 2.然后从各组中的Ni中,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ni个单位构成样本,使 得
抽取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是100:500=1:5, 则各地区学生数依次是 125:280:95+25:56:19,然后分别在各地区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所以,在分层抽样时,本市、本省、外省 的三类学生分别抽取25人、56人和19人。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
• 不要使用那些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 • 不要使用具有诱导性或倾向性的词语 • 问题内容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 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
(二)问卷的提问与回答的方式
• 自由记述式 • 填答式 • 二元选择式 • 多重选择式 • 评等式
• 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 • 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 教学资源使用的过程与方法 • 学校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设备条件 •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情况 • 学生课外网上学习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