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篇一: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试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
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的越远。

(3)伽利略的推理: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
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伽利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
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
用的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a、我们周围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
证明牛顿的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
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
本领,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
惯性、克服惯性等。

5、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
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灰尘。

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时,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
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

第二节二力平衡第二节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
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
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相同点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力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
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如果物体在不
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
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到任何力或
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三节摩擦力第三节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
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
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3.静摩擦力的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而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
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条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
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
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
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6、应用:(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
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
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篇二: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2.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惯性大小与速
度大小无关。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比如说,一辆重型卡车与一辆玩具车,你用同样的力推它们,显然,你只能推动玩具车,这就是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的原因了,就是质
量大的物体不太容易让你改变它的状态,比如说匀速直线运动和静
止不动,如果你不去动它的话,它会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运动下去(或静止),惯性的大小是指它自己能够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的程
度大小,抗干扰的能力大小。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同点(1)大小相等;(2)方向
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1)力的作用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
体上。

如绳吊灯,绳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前者的作用点在灯上,而后者的作用点在绳上。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如绳员灯,绳对灯的拉力与地
球对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灯上。

(2)力的性质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即同为引力、弹力或摩擦力等。

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从性质上看均为弹力。

一对平衡力: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如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
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性质为引力,而支持力的性质为
弹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如放在
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产生的
效果相互抵消,使书保持静止状态。

(4)与时间的关系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具有瞬时
对应关系。

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就同时
产生。

一旦停止推车,车对人的力也就消失了。

一对平衡力则没有这种瞬时对应关系。

撤去其中一个力,平衡虽被
破坏,但另一个力可能依然存在。

如绳吊灯,细绳断了,灯受到的
拉力消失,平衡被破坏,但灯受到的重力仍然存在。

(5)涉及的物体个数一对相互作用力:只涉及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
物体,两个物体是其中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另一个力的受
力物体。

如人推车,人对车的推力与车对人的力只涉及人和车这两
个物一对平衡力:涉及三个物体,其中的两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

如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是地球施加
给书和桌子施加给书的,涉及到书、地球和桌子三个物体。

(6)合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所
以不能合成。

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

(7)做功一对相互作用力:要按每个力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所做的功。

它们各自做的功不一定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