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旱地冰球发展中心5年规划第一部分旱地冰球简介一根球杆,一个球,一块空地,简单的装备、易学的技术,可以将中国的青少年、乃至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召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独具特色的赛事、一个世界旱地冰球的交流平台。
这就是我们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的目标。
并且我们将以赛事、俱乐部、外国交流一系列活动来打造我们中心品牌。
旱地冰球是一项来自北欧的、时尚而新兴的体育运动,与街头曲棍球相似,又像是没有冰球场、不穿冰鞋的冰球,是一项室内的团体运动项目。
目标是用球棍将球击入球门从而得分。
这是一项在欧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青少年中广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以其自身安全性,容易上手,无年龄、性别差异等特点,在欧美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中广泛普及。
旱地冰球运动采用TGFU(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训练方法,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放松的心情,体验团体活动所给予青少年人际关系交往、角色转换、突发问题处理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人生成长经历,同时促进机体速度、耐力、力量、灵活性、应变等素质的发展,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北欧瑞典旱地冰球项目考察中:(欧洲俱乐部)爱好者年龄从5岁---70岁不等(上海中学课堂上的旱地冰球)1、旱地冰球发展史早在1958年旱地冰球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塑料球杆(带有球棍和挡板)的灵感来自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位于拉克维拉吉的一处塑料生产工厂,他们用Cosom的名义向外介绍球杆以及其他塑料制品。
那时的年轻人在室内使用塑料圆球及塑料球棍进行比赛,那当这项运动被称为地板曲棍球(floor hockey)。
Cosom地板曲棍球后来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得到了发展,此后几年,地板曲棍球系列赛多次在北美和加拿大进行,但主要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而举办的。
19世纪60年代初期,在密歇根的巴特克里克进行了最盛大的锦标赛——首次地板曲棍球锦标赛。
1968年,Cosom塑料球杆首次引进瑞典,之后在瑞典,大量的地板曲棍球比赛以各种不同方式火热进行。
这项运动迅速风行于校园,并成立了大量俱乐部。
当时,比赛球门比现在小得多,同时也没有守门员。
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篮球和冰球的影响之下,创建这样一项运动——用Cosom塑料为球杆材料的想法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期,旱地冰球在瑞典哥德堡的一次比赛中发展至目前的形式(因此目前的地面冰球被认为是一项来自北欧的体育运动)。
同时,这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街头曲棍球的影响。
旱地冰球是被学生首次引进到瑞典的,从那以后,这项运动就在欧洲及以外的国家发展开来。
20世纪80年代早期,许多国家都举办了联赛,这为这项新的运动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目前旱地冰球盛行于瑞典、芬兰、瑞士,并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开展,如:挪威、捷克。
并在其他一些国家已有一定的流行,例如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及美国,并且各国俱乐部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到2006年只有瑞典、芬兰、瑞士和捷克四个国家在世界大赛中称雄,留给其他国家的机会是逐年减小。
旱地冰球世界杯每两年举办一次(男子组偶数年,女子组奇数年),最近的世界冠军是瑞典(女子2011)、芬兰(男子2010)。
2、旱地冰球的魅力目前,旱地冰球已经是一项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的运动。
旱地冰球的团队和队员数量在逐年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态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旱地冰球是一项进攻性的运动,正规打法双方各有五名场地队员和一名守门员。
它与曲棍球和冰球都有相同点,也与其他团队球类运动有相似之处。
这项运动需要一根塑料球杆和一个表面有孔的空心塑料球。
如今的旱地冰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项普遍的运动,25年来旱地冰球的发展和成长是不可思议的。
自1981年首个旱地冰球联合会在瑞典成立以来,这项运动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开展这项运动。
旱地冰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的将球打进对方球门,从而得分,当然也要阻止对方在你方球门射门得分。
比赛中团队的战术取决于队员的技术水平,有时候如果队员没有一定的技术,再好的战术也会形同虚设。
顶级水平的赛事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球员参与竞争,队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比赛场地被挡板环绕,但并非全然如此。
这项运动相当灵活,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场地球员的数量也是可以变化的。
旱地冰球是一项十分吸引人的运动,充满了速度和激情。
旱地冰球之所以深受欢迎,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项运动极易开展:开始时不需要特定的技巧,规则简单易行,你只需要一双运动鞋,一个球杆和球。
旱地冰球也可以作为一种健康运动,男女享有平等地位,早些年就已经有男女混合赛了。
不仅是儿童和学生,现在有很多工作场所以及一些专门兴趣小组都开展旱地冰球运动,并且公司之间的交流赛也开始出现了。
因此,旱地冰球的简单易玩就是其普遍流行的原因。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打旱地冰球(德国称作联合冰球)的——即便不是运动俱乐部的成员,也可以加入一个非正式的团队。
另一特性是与这项运动本身有关的:就资金投入和技术而言,旱地冰球的起步门槛很低。
当然,国家队和专业比赛是给那些技术更加娴熟的运动员提供的。
旱地冰球国家队不仅是球员的第二选择,达到这一高端水平需要更多的精力,也是需要大量训练的。
3、无处不在的运动街头旱地冰球在芬兰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
街头旱地冰球巡回赛每年以它最精彩的部分——日益受欢迎的街头旱地冰球决赛而告落幕。
比赛有六个系列:男子组、女子组、16岁以下女子组、16岁以下男子组、男女混合组以及公司组。
沼泽旱地冰球和沙上旱地冰球也是比较流行的比赛形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
旱地冰球适于所有人所有场地,并且它:•容易开展》只要有正确的设备你就可以开始打旱地冰球了。
如果你有至少四人参与,不管实在室内还是室外,你都可以很轻松的开展这个活动。
•容易改进》旱地冰球可以根据场地、设备、人员数目以及装备进行调整,也可以专为残疾人士改进,并且适于所有年龄层。
•容易上手》你不需要是旱地冰球的专家,任何知道如何持杆的人都可以学会怎样去打旱地冰球。
并且规则是十分简单易学的。
停车场、沙滩、泥地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赛场,乐趣无处不在。
4、旱地冰球的价值——平等、公平、团结旱地冰球同时也传达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例如杜绝歧视、公平竞争以及团队协作,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教育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旱地冰球是一项全民皆可的运动,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旱地冰球当中去,并且整个社区从运动和各项活动水平的提高中获益匪浅,包括:•健康素质的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社区日益呈现的社会文化整体性、平等、和谐和团结的现象,道德团体、智力障碍人群以及移民的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逐渐增长的社会影响、社会生活中涵盖的技能以及运动和身体活动中所固有的精神和价值。
•运动和活动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角色•给政府和社区减少了医疗和福利的开支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也在致力于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现象,并且确保这项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平等体现。
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分年龄、能力、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性别或者社会/经济地位。
第二部分 IFF简介IFF(International Floorball Federation)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总部位于芬兰。
当旱地冰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瑞典和芬兰开始积极的搜寻其他国家加入旱地冰球,瑞典、芬兰和瑞士于1986年4月12号在瑞典Huskvarna市成立了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如今的IFF有38个会员。
IFF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GAISF)的普通会员并且也与世界大学生运动联合会(FISU)及澳大利亚电子竞技管理局(EMSA)进行合作。
IFF现在致力于三个领域:培训、市场营销和政治,后者主要是在运动领域。
IFF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性的旱地冰球赛事,来自世界各地的旱地冰球国家队都会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
旱地冰球重大赛事:●国际旱地冰球冠军联赛(男子)●国际旱地冰球冠军联赛(女子)●欧洲U19冠军联赛(男子)●欧洲U19冠军联赛(女子)●欧洲杯(男子)●欧洲杯(女子)●国际大学生旱地冰球冠军赛●亚太旱地冰球联赛(男子)●亚太旱地冰球联赛(女子)●亚太旱地冰球联赛(男女混合)●冠军杯和欧洲杯(每年)●旱地冰球国际锦标赛(每年3-5届)●国际性的比赛(约100场)●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认可的国际锦标赛:例如澳大利亚公开赛、捷克公开赛、莫斯科Lushnik公开赛等。
虽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并流行着旱地冰球,但是要达到“全民普及”的态势仍需要每一个旱地冰球爱好者的努力。
目前IFF的目标是把旱地冰球这项运动送上2020年奥运会的舞台,让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欣赏、了解并且喜欢上这项运动。
第三部分旱地冰球在中国1、最早始于北京中国首个旱地冰球教练研讨会是为北京地区的体育老师而召开的,这次研讨会于2007年11月在九华山庄召开,目的是将这项运动介绍给学校。
此次研讨会由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指导,由北京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与北欧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合作举办。
此外,北欧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使得旱地冰球在中国范围内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大约有100名老师参加了这个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包括旱地冰球基本规则、基本技能以及训练部分的演讲。
继2007年11月的国际旱地冰球教练研讨会之后,紧接着组织了两次地区性质的体育老师的培训(两次分别在西城区和通州区)。
这两次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约有10所大学表示有意愿将旱地冰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其中一些学校已确定在学校开展旱地冰球。
首届大学开展的旱地冰球——北京旱地冰球大学锦标赛于2008年12月末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办,共有4支球队参加。
第二届北京旱地冰球大学邀请赛在2009年9月举办。
计划将来能够给更多的大学提供旱地冰球装备。
下一步是对上面提到的大学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试图让旱地冰球列入他们学校的体育课程,并且在北京专为体育老师设置两个地区的培训课程(分别在西城区和崇文区)。
2、发展最盛在上海上海虽然不是最早开展旱地冰球的地区,但是却是目前为止中国发展的最好的地区,没有之一。
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发展新兴运动项目的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条件。
目前上海有10余所高校开展了旱地冰球这个项目,有部分学校已经将旱地冰球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去,深受学生们喜欢。
上海有很多来自外国的旱地冰球俱乐部,球队10余支,其成员都是技术高超的欧洲运动员。
随着旱地冰球运动发展的逐渐推行,上海市目前有很多中小学院校都在积极着手开展这项新兴的运动。
从2009年以来,上海每年都会举办高校之间的旱地冰球联赛。
上海的旱地冰球发展是200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老师从瑞典找到了赞助公司开始的, 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部举办了两期高校大学教师的培训班,每期参与老师都在30人以上,第一期培训结束后上海共有7所大学的学生们率先体验到旱地冰球的趣味性和激烈的对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