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概论

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黄河水污然与治理园艺学院设计091班18号岳耀衡黄河水污染与治理摘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

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黄河水污染防治措施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

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黄河上游有三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三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三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190.1千米),它比玛曲(171.5千米)长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五千六百六十四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目前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5亿~156亿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

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

兰州、银川、包头、新乡、开封正在饱受水污染之苦。

农村的不少地方出现了用黄河水浇地,作物减产、烧死庄稼的事件。

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主要是通过处理黄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应饮用水。

然而,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

煤炭的深度开采、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城市废水污水、水土流失严重……所有这些都威胁着我们的母亲河,如不及时进行综合治理,势必会影响沿黄河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正饱受前所未有的侵害。

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

“谁污染谁治理”是企业对其污染应承担的责任,然而这些企业一旦破产或关闭,其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由谁承担就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

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资源物理性的污染,同时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随水而流,导致黄河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剧。

黄河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内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大量废污水排入河道、水库而造成水环境污染。

在枯水期.水质污染尤为明显。

二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黄河流域经济比较落后,所办乡镇企业多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较重,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

因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例子屡见不鲜。

三是由于河道内污水积存,底泥污染加重,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再加上河流沿岸固体废弃物的堆放,致使洪水期的水污染加重。

四是受经济条件制约,治理资金渠道不通,使一些应该上马的污水处理工程不能上马,这也是造成水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法规体系不完善,各部门间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没有按水污染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这一客观规律办事。

目前黄河流域的管理状况是,各省、自治区的环保部门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污水综合治理措施跟不上,不能兼顾全流域,缺少一个统筹保护流域水资源的权威机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

加之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不独立,机构不健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黄河水环境实际上处于失管状态,这是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人为因素。

众所周知,各种污染物排向水体,致使水源遭到破坏,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并破坏生态环境。

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耕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引起土地板结、碱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粮食、蔬菜中污染物的含量增高。

水质污染,导致工业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甚至破坏设备,造成停产。

水质污染对饮用水源的危害,各地均有发生,不能饮用的河段和水井日益增多,致使人民生活用水困难。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明显影响。

饮用受污染的水,肝炎、癌症、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水质污染也影响到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历史上黄河的鱼类区系组成和种群具有特色,鱼种也较多。

目前种群组成变动较大,种群数量减少,有的甚至绝迹。

此外,黄河流域水污染突发性事故也时有发生。

仅从1987年起至今,曾发生过东平湖多次死鱼、金堆城铝业公司栗西尾矿库泄洪洞塌陷、郑州铝厂贮灰场跨坝、首阳山电厂贮灰场跨坝、兰州某军用化工仓库有机溶剂冲入黄河、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含油废水泄漏等重大水污染事故。

黄河流域每年的水伴蹲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黄河污染治理的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污染,新问题又在不断显现。

目前黄河流域的水污染已由集中的工业点源污染逐渐变化为工业点源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并重。

生活污染的影响力逐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已成为污染防治工作的新重点、新难点,并逐步呈现出污染结构多元化和污染因素的复杂化。

黄河水污染之“痛”痛在经济结构,黄河流域工业结构一“重”二“小”,与水环境特点不相适应,使河道径流越来越小的黄河要接纳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

“重”主要表现在兰州、白银、包头、宝鸡、西安、咸阳等地重工业高度集中,超出环境容量。

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是陕西的工业基地,而渭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达8亿吨,占黄河流域排污总量的18%。

目前,渭河已成为“关中下水道”,大部分河段失去自净能力。

“小”主要表现在黄河中游一些地区趁国家加强对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大量关停污染企业之机,低价买设备,上了许多“十五小”工业,接下了“污染接力棒”。

这些小污染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很大。

污染损失,据有关专家估计,约在30亿元左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五千年来她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明。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

如今,黄河已经是一条被人类深刻影响和干扰的河流,未来应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这条古老而又伟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于人民,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取水用水,而用过的废污水又要回归到水体中去.作为水利部门,不仅要负责水资源的供给,而且也要负责供水的质量,也就是要负责水资源的保护。

环境保护部门对工矿企业排放废污水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则必须对进入江河、湖、库等地面水体的废污水进行控制和监督,两部门间相互合作而又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质量下降。

未来黄河治理的核心难题有三个:一是黄河的巨量泥沙如何处理和利用,这是黄河难治的症结,它不仅关系到黄河的防洪安全,也关系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依据黄河水资源的变化,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持河流生命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是如何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增水减沙。

近年来,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多次被迫停止处理。

工业污染多年来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

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

同时,沿黄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加剧了污染。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

为此建议: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

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

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

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

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

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