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的小康生活是这样的:一、任何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没有生活能力的人政府会保障其正常生活,能享受公正的医药和教育;二、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群体)能呼吸到没有污染的空气,能渴到没有污染的水,能吃到没有污染的食物;三、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群体)能享受免费医疗;四、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群体)能享受12年免费义务教育,每生每年高等教育的支出不超过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50%;五、最贫困的弱势人群其住房面积人平不少20平方米;六、失业人群其年人平社会保障收入不少于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60%;七、最贫困的弱势人群其年人平养老金不少于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60%;八、农民都参加普选,可以选举自己满意的村级和乡镇领导;九、交通安全、煤矿安全、工程安全、商品安全特别是食物、药品安全等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违法犯罪率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人均寿命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
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
《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
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
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2009-11-17 16:19:02 来源:《学习时报》第171期2003-02-1 作者:吕书正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小康标准,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那么,20年后中国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怎样界定呢?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分析,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
21世纪头2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18%的增长速度。
对于人均增长目标,曾培炎在十六大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那么,2020年的小康社会标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小康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应该有相应的国际参照标准。
中国社科院的有关研究人员曾经把小康生活水平界定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也把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设定为我国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起点标准。
按照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的研究,小康社会起点水平人均GNP800美元是这样确定的:按当时的汇率水平,80年代初期,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的下限值是450美元,上限值是4500美元,其中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人均800美元,这就是我国在19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的依据。
该课题组还采用综合指数法,把全国小康标准与世界中等收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定量比较,进一步研究确定,小康的起点水平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
我们认为,由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世界银行对国际上三个档次国家的标准不断提升,所以,小康社会起点水平的国际对照标准也应该相应调整。
不应该把800美元固定下来,而应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数值上作相应调整。
但是,据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按汇率法计算,低收入国家为785美元及其以下,中等收入国家:786~9655美元;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GNP为1230美元。
据该发展报告统计,1997年我国人均GNP为860美元,刚刚跨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但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还差三分之一的距离。
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在整体上终于摘下了“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跃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人均GNP水平尚达不到原定的小康社会起点水平的国际对照标准,就是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除去统计方面的因素,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把中国小康社会的起点加以调整,就是下调,把标准界定为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水平,而不是平均水平,这样做既符合中国国情,也大体上与国际标准接轨。
那么,2020年中国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怎样界定呢?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我们曾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做过国际比较,基本结论是:1955年,我国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2000年底,可以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起点水平;21世纪20年代,可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达到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标准,初步实现现代化。
所以,我们认为,把2020年小康社会的国际参照标准界定为当时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可行的。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还有一个与基本现代化标准的衔接问题。
我们研究认为,根据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时的国际参照标准,可以把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现代化的国际参照标准确定为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
这样看来,从21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上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迈进,从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有关研究人员把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定为小康的上限标准,称之为小康的高级阶段。
这和我们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也可以参考。
当然,对小康社会起止的标准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还有其他一些看法。
不管如何评估,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对2020年小康生活的总体描述09/23/2003 08:35:101、中等收入群体将扩大。
20年后全国约有2.5亿多从业人员达到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者个人的年收入大体应在5万至8万元。
2、7类人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
科研人员、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金融、IT业、房地产等热门行业或效益好的企业管理人员;律师、作家等自由职业者及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和高级技工;党政机关和学术团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外企和外企服务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家和收入较高的个体工商户;演艺人员、体育明星等7类入将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
3、GDP总量增长速度即使从低线预测也会不错。
以2000年为基期,今后20年分为前10年和后10年两个发展阶段,并按高、低两个速度测算,GDP的绝对额2010年高线预测值为18.38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17.64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GDP的绝对额2020年高线为36.16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33.11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
4、人口已处于低增长但基数很大。
2005-2020年为生育旺盛的新高峰期。
据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的预测,2010年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达14.8亿人,2050年控制在 16亿人左右,50年后即可实现零增长。
5、人均GDP不乐观,人均PPP挺不错。
根据GDP和人口的测算,2010年的人均GDP为12800-13320元, 2020年为22370--24430元。
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计算的中国按购买力平价(PPP)偏高,比按汇率计算的GDP高出3.7倍,如参照中等收入国家高出1.9倍(现按高1倍)的比例计算,2010和2020年分别为3200美元和5900美元,也超过了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6、城市化水平有望达到60%。
据人口专家预测,到 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提高到48%,年递增速度为2.7%,2020年为60%,年递增速度为2.4%,接近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还会大幅增加。
到2010年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2020年为50%,可超过目前中等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
8、大学生普及率达到20%。
2010年大学生普及率将达到12%,2020年达到20%,按上述比例测算,两个时期的在校大学生应为1209万和207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