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2、李龟年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3、岐王与崔九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4、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江南逢李龟(guī)年
杜甫
岐(qí)王宅(zhái)里寻常见,
崔(cuī)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视频朗读
3、读准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词语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君:指李龟年。

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五、悟读,感知情感美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

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
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明确: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明确: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4)“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明确: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主旨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小结: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
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六、赏读,品析艺术美
1、言简义丰: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七、背读,再享意境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中考链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①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②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