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1 、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

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花木兰。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燕()山() 可汗( 机杼) ....) 胡骑() ()气金柝( 朔...)()(理云)(傍地走鞍鞯nbì..()头雄()阿()zǐipèc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1)旦辞爷娘去().(2)唯闻女叹息().(3)出郭相扶将().(4)木兰不用尚书郎()..(5)朔气传金柝()..(6)策勋十二转()..(7)军书十二卷()..(8)赏赐百千强().三、知识积累1.简介郭茂倩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等。

2、简介“乐府”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四、初读感知1.诗歌诵读。

①听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把握情感。

③小组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的哪些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合作探究.1.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达标检测(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的战争持久和战斗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几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在战斗中死去了,壮士从军多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几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多年后回来了。

D.从军多年,经历了几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八、布置作业“巾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

那么,除了替父从军的木兰,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检查交流上节课所留的作业。

二、合作探究1.人物赏析。

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读探究。

(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式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烦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五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六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木兰歌[唐]韦元甫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徙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子复尚少().(2)朔风裂人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

本诗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中“喜”“悲”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达标检测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