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课题:《木兰诗》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2、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学习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2、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
3、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注音:机杼()可汗() _ 鞍鞯( _)辔头()鸣溅溅()_ 金柝(_ )燕山()旧时裳()4、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合作探究】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找一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3、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译)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找学生解释)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学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4、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找出文中语句分析。
5、你认为诗中刻画木兰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么写呢?6、作者用民歌体裁,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优美诗句,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展示提高】一填空题《木兰诗》选自(代)___ 编的____ 是___ _朝时_____ 。
它与 _____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1木兰当户织() 2惟闻女叹息( _)3军书十二卷(_ ) 4愿为市鞍马( )5旦辞爷娘去(_ )6万里赴戎机()()7朔气传金柝(_ )8策勋十二转( _)9赏赐百千强(_ ) 10出郭相扶将( _)11关山度若飞(__ )12对镜帖花黄(_ )三原文填空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3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1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拓展】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2 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3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4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6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7 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8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9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10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11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12 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答案梳理:【自学质疑】【合作探究】5、诗中详细刻画了她作为普通女性的形象。
(三)、穆桂英、梁红玉、居里夫人等【展示提高】三、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_______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____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 4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9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10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13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巩固拓展】四、1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2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战马和马具。
3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 极言时间之短促。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4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_ ________________ 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6同意。
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以为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
_______7不失真实,因为作者这样构思,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望,渴望塑造一位传奇性的女英雄,反应自己内心的思想。
____ 8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9 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2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______《弟子规》入则孝第3段教学目标:1、把为人做事的道理引入到学生的心田。
2、教育学生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3、培养学生凡事要从小处做起。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学生理解品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师:“通过前3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百善孝为先”,生活中,除了孝很重要以外,我们做人的品德也很关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3段,来看看我们的品德要从哪些地方做起。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引申1.像小朋友平常在家中或外面要移动物品,最好要先请示父母再做,尤其是家中的电器用品或瓦斯这类较危险的东西.2.曾经有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去逛街,因为妈妈在买东西没空看著他,只叮咛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这位小朋友觉得很无聊就在碗盘柜东碰西碰,忽然所有的盘子都掉下来,小朋友你们猜最后怎么样呢妈妈什么东西都没买,就把那些破掉的盘子买回家,小朋友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把他自己的过错惩罚在父母的身上.3.有些小朋友以作弄别人为乐,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下,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同学半身不遂,更严重可能会害他一辈子躺在床上当植物人,无法动弹只能靠呼吸器过活.4.还有像「放羊的孩子」刚开始是无聊作弄别人,说谎大野狼来了,到后来大野狼真的来了,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结果小羊全部被吃掉.5.不要因为一时的好玩有趣,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考虑清楚,是否会伤害自己或别人,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提问如果已经做了错事,该如何补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