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少教多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少教多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因此,这一僵化的教学思想禁锢了广大教师的思维,那种在课堂上,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沦为看客的现象依然存在。
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因此,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一、课题的界定:
1、学生因其年龄的特征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学力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不少同学厌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少教多学”对于他们来说,”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多学”并不是无序地学,无限制地延长时间学,而是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
这些都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进行操作。
2、什么是”少教多学”?那就是当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尽可能地用学生自己的阅读学习与交流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听讲’,在他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就他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是模式的基本内涵,也是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改革收获。
3、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主阵地。
而一种模式的构建,其操作性强便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便于大范围内的推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还可对其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修改与调整,灵活运用
二、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通过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和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让老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2、理论意义
通过对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系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操作体系,积累与丰富其课堂操作技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素材。
三、研究目标:
1、丰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课堂操作策略与技巧。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形成一支开放型的、具有过硬教学素质的老师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拟成立以下几个子课题:
1、探索”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具体操作。
2、探索”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3、探索”少教多学”评价办法。
4、探索”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5、探索校本培训与”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实验相结合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
1、加强课题的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和相应的研究制度,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全面展开研究,研究覆盖全镇所有实验教师。
同时加强对课题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引导课题参与者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然后逐步将这些经验引入课堂,通过实践运用,合理筛选、改编,创新”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办法,并汇编成册,进而将实践成果推广到其他小学。
2、研究采用分工负责制。
明确各实验教师的研究任务,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实现螺旋式上升研究的跨越。
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法开展研究,
4、得出行之有效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1、实施”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各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展开深入研究。
2、”少教多学”课堂组织形式及课堂评价的相关研究。
3、坚持个案研究,选取并提练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和学生个案进行研究。
技术线路
”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课题实验准备阶段以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为主,重在”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学习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题实施阶段以实践探索为主,通过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及课堂组织等方面的具体研究,探究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课题总结阶段以理论分析为主,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经验得失,形成系统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将理论、经验进行推广。
六、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3.05—2013.11
1、制定研究
计划,召开课题开体会,确定研究任务。
2、开展理论学习培训。
3、研讨各年级基本课型。
4、研讨各年级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5、撰写课型教案和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2013.12—2014.06
1、实验教师按模式教案备课上课,开展实践研究。
2、深入指导和观摩课堂教学。
3、集中研讨,初步形成研究成果。
4、整理研讨资料,汇编成册
5、进行课题实验总结
6、撰写实验论文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成立“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及个教研组长、教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
少教多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
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点拔总结,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双赢。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