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o' o
0.10 1
E E + 0.059lg
Fe2+ (Y ) Fe3+ (Y )
0.77 + 0.059lg106.1 0.41 V
例题7.计算pH=8时As(Ⅴ)/As(Ⅲ)电对的条件电位。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已知: As(Ⅴ)/As(Ⅲ)的E
⊖
=0.56V
2 条件电势
⑴.能斯特方程
aOx+ne=bRed
电对电势 EOx/Red = E + 2.303RT nF
lg
aaOx abRed
氧化还原反应
Ox1 + Red2 = Red1+Ox2
由电对电势EOx/Red大小判断反应的方向
复习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可以用有关电对的标 准电极电位(简称标准电位)来衡量。 电对的标准电位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就 越强;反之电对的标准电位越低,则其还原型的 还原能力就越强。
10 24.00 6.80 24.00 10 10 + 1018.20 + 1017.20 + 10 20.70
H
3 AsO 3
[H + ] 108.00 8.00 0.94 + 9.22 [ H ] + K a 10 + 10
' E E As (V ) / As ( III ) As (V ) / As ( III ) +
碘量法测定铜矿石中的铜时Cu2++4I-= 2CuI↓+I2, Fe3+不在干扰Cu2+的测定。
例 6. 计 算 25℃ 时 pH1.0 , EDTA 的 平 衡 浓 度 [Y] 为 0.10mol/L的溶液中,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
解:不考虑离子强度时:
o 3+
[ Fe ] o E E + 0.059lg E + 0.059lg 2+ [ Fe ] c
如碘量法测定 Cu2+ 的含量的实验所基于的反应是:
Cu2++4I-= 2CuI↓+I2
⊖ ⊖ 从标准电极电位判断,E Cu2+/Cu+=0.17V<E I /I2
=0.55V,似乎应当是I2氧化Cu+,而事实上是Cu2+ 氧化I-。 原因:Cu+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CuI沉淀,从而是铜 电对的电位显著提高。(见例题4)
3+ [ Fe ] o 3+ 2+ E E ( Fe / Fe ) + 0.059lg 2+ [ Fe ] 3+ 2+ c( Fe ) Fe ( F ) o E + 0.059lg + 0.059lg Fe 3+ ( F ) c( Fe 2+ )
E
o'
E
o
+ 0.059lg
Fe 2+ (F ) Fe 3+ (F )
解:在1
mol.L-1
⊖ HCl介质中的E ’=1.28V
E=E
⊖’
Ce(IV)/Ce(III)+0.059lg[cCe(IV)/cCe(III)]
=1.28V+0.059lg1.00×10-2/1.00×10-3 = 1.34V
例 3 计 算 在 1.0mol/L HCl 溶 液 中 用 固 体 亚 铁 盐 将 0.100mol/L的 K2Cr2O7 溶液还原至浓度减少一半时的电位。 已知 解:还原至一半时
例4. 计算25℃时KI浓度为1mol/L,Cu2+/CuI电对的条件电 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已知 E (Cu 解:来自o2+
/ Cu ) 0.17 V, 以下简写为 E。
o 12
+
K sp(CuI) 2 10
E E o + 0.059lg [Cu2+ ] [Cu+ ]
E o + 0.059lg
2 比较 C u 与 I 3的氧化
+
性强弱 .
结论: 由于生成了CuI沉淀,使Cu2+/Cu+电对的电极电位由 0.17V提高到0.86V,氧化能力大大增强。
如碘量法测定Cu2+的含量的实验所基于的反应是: Cu2++4I-= 2CuI↓+I2 从标准电极电位判断,E
Cu2+/Cu+=0.17V<E I2/I- =0.55V, 氧化Cu+,而事实上是Cu2+氧化I-。
Fe3+ (Y )
c
Fe3+ Fe2+
/ /
Fe3+ (Y ) Fe2+ (Y )
1 + K ( Fe 3+Y ) [Y ] 1 + 1025.118.01 0.10 106.1
14.3218.01
1 + K 2+ [Y ] 1 + 10 2 + Fe (Y ) ( Fe Y )
根据电对的标准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进行的方向、次序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RT lg EOx/Red = E + 2.303 nF abRed
aOx =[Ox] Ox =cOx· Ox /Ox aRed=[Red] Red =cRed· Red /Red
OxRed 0.059 lg E=E + n Red Ox
⊖ ⊖
似乎应当是I2
原因是Cu+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CuI沉淀,从而是铜电对 的电位显著提高。
例5. 计算25℃,pH=3.0, c F 0.10mol/L 时, Fe3+/Fe2+的条 件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
已知Fe3+与F-的lgb1-lgb3分别是5.2、9.2和11.9。 解: pKa(HF)=3.1
Cr
⑶.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
OxRed 0.059 E =E + n lg Red Ox
离子强度
酸效应 络合效应 沉淀
①离子强度
OxRed 0.059 E=E + n lg Red Ox
忽略离子强度影响
0.059 c Ox + n lg c Red
断
E 0.54V I / I
2
反应方向为: H3AsO4+2I-+2H+=H3AsO3+I2+H2O
' 当pH 8.00时 : E V As (V ) / As ( III ) 0.11
反应方向变为:
E 0.54V I / I
2
H3AsO3+I2+H2O =H3AsO4+2I-+2H+
条件电势:特定条件下,cOx=cRed= 1mol· L-1 或浓 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反应了离子强度 及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量。
描述电对电势与氧化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的关系
注
的关系相似。
意
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的关系,与络合
反应中绝对形成常数K和条件形成常数K’
例8. 计算0.10mol/L的HCl溶液中,As(Ⅴ)/As(Ⅲ)电对的
条件电势。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解: H 3 AsO4 + 2H+ + 2e H 3 AsO3 + H 2O
o E As(V)/As 3 +
0.559V
E + 0.059lg
o
Fe 2+ ( F ) Fe 3+ ( F )
1 E 0.77 + 0.059 lg 7.7 0.32V 10
o'
18
已知 E ( I / I ) 0.54V
o
2
E ( Fe
o
3+
/ Fe
2+
) 0.77V
结论: 3+ 2+ + 3 由于Fe 与F 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降低了 Fe / Fe 电对的电极电位,由0.77V降低到0.32V,氧化能力大大 降低,失去了氧化I- 的能力。
[Cu2+ ] K sp /[I ]
[ I ] o E + 0.059lg + 0.059lg[Cu2+ ] K sp
[ I ] o' o E E + 0.059l g K sp
o 0 . 55 V, 已知 E I /I 3
0.17 0.059l g(2 1012 ) 0.86V
0.059 [Ox] lg E=E + n [Red] 0.059 lg E=E + n
Red Ox
0.059 c Ox + lg c n Red
② 酸效应 [H+]或[OH-]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中,影响氧化还原 态物质的分布情况,并直接出现在能斯特方程中, 影响电势值。
③ 生成络合物
氧化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使电势降低,还 原性增加,反之则电势升高,氧化性增加 ④ 生成沉淀 氧化态生成沉淀,使电势降低,还原性增加 还原态生成沉淀,则电势升高,氧化性增加
0.059 H 2 lg
+ 2 [ H ] 3 AsO 4
H
3 AsO 3
' E As (V ) / As ( III )
0.059 10 6.80 1016.00 0.56 + lg 0.11V 2 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