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如何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从法律层
面确立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地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能随时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及时发现排
查隐患并及时治理、消除隐患既是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1、隐患排查治理是有效预防控制风险的关键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状态,包括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
隐患排查治理,首先就是要全面、细致、认真地找出、发现隐患,从公司、矿井到区队直至班组,从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层层发动、着手,做到“三全”。
“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
围要覆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
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
班组级的隐患排查。
就是由班长组织的对本班工人的不安全
行为及所在的工作面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隐患排查,还包括工人自身
安全行为及所处周围环境的自查。
班前,班长在开班前会时,要对
工人的思想状态进行隐患排查,精力不集中、没有休息好、安全意
识不够,坚决不予入井作业,要确保当班每位职工都有较好的安全
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进入工作面作业之前。
要对工作面的安全情
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只有当工作面的隐患排除后方可
带领工人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班中,要关注所在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出了隐患要及时处理;班后,要检查是否留下了安全隐患,若有,要及时处理完毕方可下班,来不及处理的要在现场向下一个班
交接清楚。
区、队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区、队长组织的对本区、队范
围内的工人不安全行为、工作面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
行隐患排查。
矿井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矿长或井口主任组织的,更大范
围的,对本矿范围内的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及环境存在的不
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公司领导或公司安全监管部门组
织的,最大范围的,对公司范围内的所有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
所及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2、隐患排查治理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是治理。
如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只停留在隐患排查阶段,不进行治理,那么所做的一切都等于零。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即隐患的
治理。
一般隐患的治理。
一般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很小,容易处理的隐患,一般在现场就能及时处理解决。
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或是安监员发现一般隐患时。
应及时在现场予以处理解决,将隐患直接消灭在萌芽状态。
较大隐患的治理。
较大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较大,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隐患。
发现该类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隐患所在班组或区队,指定责任人和责任跟班安全员,在责任时间内进行整改落实。
重大隐患的治理。
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
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严格按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国家局133号)进行认定,对该类隐患进行评估、组织管理和整改,按照“五定”制度处理,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资金、定责任人、定时间限期治理。
为了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事故。
应规定每一项安全隐患的治理要做到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和安全培训措施四到位,并且在治理过程要由管理人员和安全检查员跟班作业,从而保证安全隐患治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