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工程施工的测量工作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测量,主要是按照预期目的和条件,不断的规划设计,实现社会效益的根本依据,公路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公路测量施工前准备为介入点,对施工中的测量技术及竣工测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测量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basic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s measurement,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purpose and condi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antly,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social benefit,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befor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letion of measurement are discussed.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 编制测量监理规划测量监理规划是整个测量监理过程中的行动纲领, 在施工准备阶段编制测量监理规划是为以后开展监理工作的必要准备。
测量监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工作的依据, 应包括有关规范、图纸、验收标准、招投标文件及本单位的有关文件(如本公司的作业指导书)等。
(2)规定测量监理的内容和检查频率, 应按照实施工程的内容根据依据中的有关测量需要检查的内容而定。
(3)测量监理的工作的相关程序和工作制度。
2 施工准备阶段(1)交桩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导线点和水准点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
由于勘察设计到进场施工存在一定时间周期,原先埋设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偏移或沉降,因此,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由业主牵头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进行交桩,并做好交接记录。
交接记录中应注明桩的完好性,有破损或点位与资料不符时应注明,且需各方签字认可。
如控制桩不能满足路线控制要求时必须要求业主、设计单位新交桩。
若导线和水准点往施工前期或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其他物件覆盖或点与点之间因树木等遮挡,则都需要按照原始导线点要求重新埋置并将该点数据穿进导线平差。
(2)导线点坐标和水准点复测高速公路属于带状结构,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标段施工,以标段为单位独立进行复测。
设计单位交桩时,应在标段接头处指出两个导线点作为两个标段的共同点,它既是前一标段的附合导线的已知终边,也是后一个标段的起始边。
其余依次类推。
施工单位应按照指示的附合导线的已知始边和终边进行线测量和计算,其坐标不再改。
同时可以更进一步,采取全线导线、高程统一平差,避免一期土建单位和二期路面单位对同一控制点因高差改正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路基交验时路床顶标高不一致。
所用全站仪和水准仪需事先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标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外业工作前可事先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原始导线点计算转角和边长,与现场实测值进行比较。
当误差较大时可以及时查明原因( 导线点移动或观测错误或仪器故障),避免二次测量。
(3)结构物导线点加密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由于密度不够或者因地势起伏以及障碍物阻碍等情况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结构物施工放样的需要。
在大中桥梁和小型结构物附近往往需要加密( 这个问题在山岭重丘地带更加明显,原始控制点为了相互通视往往都布置在山顶且偏离主线) 。
加密工作在全线导线复测得到测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加密原则同导线复测。
二、公路路面施工中的测量技术2.1 测量放样原始数据的准备施工测量就是确定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工作,它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从设计图纸中查找并计算出路线的设计高程、中边桩的设计坐标和对应桩号的设计宽度。
对于互通立体交叉部位的路面施工测量来说,中边桩坐标的计算和对应桩号设计宽度的计算是重点,也较为复杂。
(1)中边桩坐标的计算。
随着全站仪在公路施工测量中的广泛使用,采用坐标法放样越来越普遍。
目前,设计图纸中逐桩坐标表所提供的中桩坐标不能满足路面施工测量的要求,需要测量工作者对其进行加密计算。
不论互通立体交叉的构成多复杂,它的基本线形都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而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更是互通匝道的主要线形,它们的中边桩坐标计算较为复杂。
目前的施工测量工作中,casio4800p计算器被测量工作者广泛使用。
(2)设计宽度的整理与计算。
互通立体交叉部位路面设计宽度的计算是个重点,它不象主线那样宽度基本上是固定的,它的宽度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匝道与匝道的联接部位、匝道与主线的联接部位、新公路与旧公路之间的联接部位、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联接部位等,路线宽度的变化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目前的两阶段施工图纸中,路线交叉是一本专门的图纸,它包括线位数据图、纵断面图、连接部位标高宽度数据图、平面交叉设计图、路基设计表、逐桩坐标表和横断面图。
首先,从连接部位标高宽度数据图中计算出对应桩号的路面设计宽度,其次对照路基设计表和横断面图,找出三者是否有矛盾冲突。
如果三者有矛盾冲突,找监理和设计代表,最终确定出施工用的设计宽度。
2.2 中线放样路面各结构层中桩、边桩放样,实践中常采用全站仪坐标法。
底基层所放桩位常采用竹桩(或木桩)标志;基层、面层由于其表面坚硬,在放样进行中,可先用钢钉标出其位(天气好时亦可用粉笔标出其位),然后在施工铺筑前用钢钎(用钢筋做)标志。
对于设有中央分隔带的,在放样时可一并放出分隔带边桩,也可在放出中桩、边桩后,在中边桩连线上用皮尺(基层、面层应用钢卷尺)量距法加设分隔带边桩。
(1)导线点坐标复测。
施工单位进场后,由设计单位进行交桩,而后对导线点进行复核联测。
互通交叉部位的导线点之间要通视良好,视野开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这项工作做得好,在后面的施工放样过程中将会事半功倍。
互通交叉的控制点应同主线控制点进行联测,测量过程严格按照导线点测量方法,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桩及坐标对全线导线点进行联测。
当施工段落导线点观测角和相邻导线点边长都已实测完毕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导线点坐标复测计算。
一般来说,以前两个导线点和最后两个导线点为已知边进行方位角闭合计算,根据坐标和导线长度计算导线精度,看其是否满足导线要求的精度。
如果满足规范精度要求,说明导线测量准确,同时整理出导线点成果表。
(2)中线放样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施工放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导线点丢失的现象,恢复其原来点十分困难。
一般来说,按照相邻点通视的要求重新布设导线点速度快,提前选点布设完毕后随导线点测量一次完成。
有时候,导线点丢失并不影响施工放样工作,可以试一下后方交会的方法,相互之间不通视的导线点也不影响施工放样。
互通交叉部位经常都是标段与标段的联接部位。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路线的连续性,一个标段只允许有一条附和导线。
在不同标段的联接部位共用的导线点,其坐标取值也必须是相同的。
设计单位交桩时,应在标段接头处指出两个导线点作为两个标段的共同点,作为前一标段的附合导线已知终边和后一个标段的起始边,其余依次类推。
施工单位应按照指示的附合异线的已知始边和终边进行导线测量和计算,其坐标不再改正。
监理还应该指出标段交界桩的放样办法,即以这两个导线点哪个为测站,哪个为后视点,保证不同标段联接部位中线放样的一致性。
2.3 水准测量(1)水准点的布设。
路面施工水准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首级高程控制。
设计单位所给的水准点距离较远,施工时使用很不方便。
路面施工前,路基及构造物都已做起,考虑到以后路基高度,根据实地地形地貌和构造物,可以沿路线方向间隔 300m 左右布设一个施工用水准点,这样的水准点间距将会为后来的路面施工放样带来方便。
(2)水准联接。
互通处水准点的联接是关键。
在实际施工中,可将水准点设在路线的交叉部位,这样便于路线之间的高程联接。
在标段与标段的联接部位,监理应该规定某水准点作为接头处共用点,相邻标段接头一定距离之内都必须以此水准点进行放样。
三、竣工测量公路工程完工后,在正式交工前需进行竣工验收,在测量方面,业主和监理要对全线的中线偏位、宽度、高程、横坡和平整度等进行抽样检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式交工。
测量工程师应对本施工单位的加密导线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测和补测,并提交相应的成果报告。
和施工准备阶段一样, 应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其成果报告进行认真仔细的内外业审核和实地检测,并和相邻施工单位进行联测, 经过测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成果报告作为今后路面施工放样和中间交工验收的依据。
并进行全面的测量自检,提前发现、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竣工验收的顺利通过。
四、结束语总之,工程测量是整个施工工作的前提,是一项精密而细致的工作,做好公路施工的测量工作,要求测量人员不仅要懂测量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与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招标文件及图纸的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组织测量工作,增强预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避免质量事故和返工、窝工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1] 孙尔辉.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j]. 北方交通 , 2007,(02)[2] 唐彬.试论公路施工测量技术.中国科技博览.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