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戴洁(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
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
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
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
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
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
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
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
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
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
但更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
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
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
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
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
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
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
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
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
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
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
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
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
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
主梁5片,横梁10根,等间距地布置主梁、横梁,形成网格式梁式结构。
“A” 型塔斜拉结构设计为双塔,两侧各一个.中间设一撑杆加强两边“A”型塔的横向联系。
“A” 型塔采用三角形刚架结构.中部设一横梁.横梁上设垂直的刚性吊杆和柔性的棉线吊索。
上部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粗实线为纸杆,细实线为棉线。
“A”型塔下面构成桥梁的主孔。
塔柱脚外各设一小孔作为边孔。
受材料限制,模型不可能仿照公路桥设计足够粗大的桥墩。
因此,为保证桥墩的稳定性.三孔桥墩之问设水平杆加强联系.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增强柱的稳定性。
1.4桥梁模型受力分析圆柱形纸杆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可以作为受弯结构的梁。
梁的抗弯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梁高,圆柱直径越大,抗弯强度越大。
网格式梁式结构使荷载沿纵横向传递更均匀.减少单根梁集中受力。
主跨中间布置45 k2的集中荷载时,简单的梁桥按跨度50 cm 计,结构须承受55 N·m 的弯矩.而纸杆梁高有限.结构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弯矩。
实际模型结构采用三孔连续结构并结合“A” 型塔斜拉桥。
“A” 型塔下布置多根垂直吊杆(索),再加上桥墩的斜撑杆,从力学计算上缩小跨度,有效减少弯矩。
粗略计算结构实际承受弯矩为30N·m左右。
若再考虑横梁的横向联系作用.将荷载较均匀地分配给5片主梁,则单梁承受的弯矩更小。
合理的结构方案保证了结构足够的抗弯强度。
实心圆柱纸杆具有一定的刚度.在荷载不大情况下.弯曲下沉的挠度较小。
但要在跨中布置40~50 的集中荷载,将挠度控制在15 rrfn 以内并不容易。
事实上参赛的多座桥梁模型承载能力很大,但刚度不足.导致荷载不大(eo~3o kg)情况下.变形超出15 rrfn而失效。
保证模型刚度足够的措施首先是主梁、横梁片数不宜过少.且布置成网格体系,保证模型有较大的整体抗弯刚度。
其次,斜塔下垂吊刚性杆和柔性索,以抵抗跨中弯曲挠度。
刚性杆比柔性索控制弯曲变形挠度能力强.因为柔性的棉线易伸长,斜拉或垂吊桥面时不易控制变形。
但棉线基本不占重量.可用作辅助的斜拉索或吊索刚性杆只要在节点捆绑牢固,带来的变形极小。
下部结构由四排双柱式桥墩构成。
尽管实心圆柱纸杆作桥墩抗压能力强,但由于杆细.单根或单排桩柱墩的稳定性不高。
在荷载较大时。
很容易导致桥梁整体承载力不足而失效。
若在边孔内各排桩柱墩之间设水平杆联结。
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
就可以大大增强柱的稳定性。
此外,两边“A”型塔加上横向联系。
从桥底到桥顶支承整个桥梁.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2制作工艺制作桥梁模型即相当于桥梁的施工过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制作工艺,毫无疑问在比赛中很重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加载的成败。
制作模型须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对待,尺寸必须精确。
模型净宽误差不超出±5 mm,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mm,这些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模型无法加载。
此外,模型中每一根杆件都需要根据长度、厚度精确取好图纸,以保证尺寸准确。
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节点捆绑牢固,在模型加重载时,节点不牢固,直接导致变形过大。
圆形纸柱想象起来容易,制做起来困难。
图纸不容易卷实,而且容易偏斜。
为了卷好每一根杆件.模型组同学做了多次试验,总结经验。
以1.5 cm外径实心柱为例:首先划好图纸,宽度可取100 cm,长度依构件长度而定,并在宽度每10 cm 处用铅笔轻划一些平行线作为控制线。
控制圆形柱f梁)两端卷速均匀。
然后卷圆柱,两个同学配合在O.5 cm处折起并压紧,开始卷压并拉纸,还有一个同学压着还没卷到的地方,直到卷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时一不小心,纸就会损坏而作废。
在卷的过程中还需涂胶。
涂胶要快,可用一些小的厚纸片用来刷胶,涂胶分两次,待卷到一半处时涂一些胶,用以定位,卷到最后再涂胶封口。
3结语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成功接受了45 的重荷载考验。
在加载5Ok2时,挠度略超出15 mm 而失效。
从比赛的角度来看,本次设计的桥梁模型缺点在于跨径偏小,设计过于保守,有待于尝试大跨径桥梁模型设计。
.这次比赛为同学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通过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参赛同学充分理解了桥梁结构的构造原理和受力特点。
提高和巩固了他们的力学知识、桥梁专业知识.增强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问的合作精神。
活跃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氛围。
我校的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已举行过多届了,也有了多次走出去请进来比赛的经验。
为了使同学们少走弯路和回头路,设计制作水平能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特在此将一些结构模型设计的经验及要点小结一下,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时间关系及发现真理的规律,不能一次写完,请留意更新。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完全适用于我们的力学架构设计大赛:1、安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结构的强度破坏一般发生在节点处。
要对节点进行加固,并采用使节点处的拉、压杆件受力相互平衡的节点形式,构建和谐节点。
如采用让拉杆连续通过,压杆切断但撑于节点上的形式。
对于管状的空心杆件在受到局部横向压力时,要在受压处用横隔加强。
结构失去整体稳定而破坏的情况要多于强度破坏,特别是对于高架桥这样的高个子结构。
不要迷恋对称,对称只是个传说。
侧向受力是避免不了的,加载偏心、材料缺陷都会引起侧向力,压杆失稳时会也产生侧向剪力。
设计时宜考虑有侧向力(大小可以取竖向力的1/30)与竖向力同时作用于加载点处。
通过水平支撑和竖向支撑(均为几何不变的三角形体系),将侧向力传递至基础。
建立起强有力的维稳机制。
截面较大的空心杆件会产生局部失稳问题,这时可采用蜂窝型截面解决。
2、适用:应满足建筑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比赛前将有车、船模型作通过测试,如果不能满足规则对通航、通车及加载设备安装的要求,可能会直接出局。
虽然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不能掉以轻心。
如对规则不明或有疑问,应及时向技术人员提出。
变形过大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变形超限也是很多模型的失效模式。
原因是模型刚度不足,这和不了解材料性能(如棉线变形过大是不适合做拉杆使用的),选择杆件截面尺寸不当及节点设计失误有关。
目前,由于材料的弹性模量较难测定等原因,很难进行精准的变形计算。
应注重实践,多做实验比理论计算更重要,概念设计比计算结果更重要。
此外,空气湿度对纸质模型强度和刚度的影响也十分显著,阴雨和回南天气参赛时宜采取防潮措施。
3、经济:在满足上述要求前提下应最省材料要求在满足一定承载力的条件下,尽可能减轻模型的自重。
荷重比为模型最大承载重量与模型自重的比值,模型的承载重量有封顶值,这就要求结构的自重应尽可能轻。
设计时宜根据计算内力的大小及性质(拉、压)来选择杆件截面。
制作时材料应精打细算,该用则用,能省就省。
计算简图要准确,拉、压杆的判断很重要。
可用截面法、节点法、位移法作简单受力分析,较精确数值可利用清华大学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
应根据计算结果大致分配各杆件的用料。
杆件的截面不宜采用实心,应采用较开展又能满足局部稳定的截面形式。
常用的截面形式有○字型、□字型、日字型、目字型、蜂窝型、三角型、扁管型等,可综合运用之。
4、美观:尽量显示结构之美、力量之美。
采用传力准确、简练、稳固的结构形式,充分展示结构之美。
结构形式有桁架结构(由三角型布置的杆件通过铰节点连接而成)、框架结构(由平行布置的杆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蒙皮结构等形式,可参考历届大赛的作品,参阅教材和请教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节点连接宜摒弃用棉绳捆扎的初级做法,而采用全纸做的节点。
必要时用纸片做成附加的传力构件(专业上称为节点板),不仅受力可靠、重量轻,而且美观、符合工程实际做法,在决赛的模型制作工艺评分中能拿到较高的分数。
模型制作的技巧:1、卷纸的工具可以用自制的木条、塑料片、到五金店买到的6mm直径钢条,还有到美术用品店上能够买到的各种规格的塑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