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雷作者:日期: 2追寻雷锋前行的脚步金溪县关爱报告团傅南轩雷锋,新中国的普通一兵。
这个永远定格于22岁的年轻生命,在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中留下温暖至深的印记。
他,象泥土一样朴实,即使擦肩而过,也许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然而,他却用他的平凡,传递着爱、传递着奉献,让一个平凡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穿越50年的风风雨雨,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持久,是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朴素感情、向善愿望、价值呼唤、道德理想;学习雷锋的号召力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它不分时代、不分阶层、不分贫富、不分年龄。
在杨善洲留下的满山青绿中,我们看到了“雷锋”;在郭明义献出的汩汩热血中,我们看到了“雷锋”;在“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孩”刁娜伸出的救人之手中,我们看到了“雷锋”;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希望工程、“免费午餐行动”等等大事小情中活跃的“志愿者”、“义工”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雷锋”……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他们不是雷锋,他们又都是雷锋一一这些都是屹立不倒、真真切切的“雷锋”群像。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正因为这些“雷锋们”的前赴后继,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安定繁荣,民族才更加团结友爱,朝着文明迈进的脚步才更加稳健,我们的国家也更加强大,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与活力。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今天我们该怎样追寻雷锋前行的脚步呢?一、知恩必报,坚定信念雷锋在一篇要求参军的文章中写道:我出身在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专靠给地主做长工来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终年辛勤的劳动,到了新年初一全家五口人有小米不到半升。
抗日战争时期,我爸爸参加了革3命,白天参加生产,到了夜晚就和村里的人大伙集合起来打鬼子,后来不幸被捕,被小日本鬼子活活地埋葬。
全家无法生活,我哥只好去一个小小的机械厂当学徒,我和妈、弟三人只好上大街讨吃。
一九四四年,我哥在工厂双手被机器轧断,脑袋被撞破,鲜血染红了里外的衣裳,不到两天而死。
我那幼小的弟弟受不住那种生活的折磨,第二年活活的饿死在街头。
我可怜的妈妈呀,遭受凌辱逼迫上吊。
剩下了孤孤单单六岁的我,只好给地主放猪,晚上和猪作伴。
一旦到了冬天我冻得受不住,只好贴着肥猪的大肚子睡着。
那大肥猪比我长得还高,它吃的比我还好哩,每天还有人伺候它。
我呢?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过着非人的生活。
那时候我虽年纪小,对那些要命的野兽般的帝国主义和黑暗的社会是多么的入骨的痛恨。
那是我真想:要是有亲人来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枪,粉碎那些狗豺狼!为爹妈报仇。
光明伟大的党啊!您搭救了我,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念书,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祖国的工农业建设,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要是没有您我很难想象到自己的一切。
今天您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
继承长辈优良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知恩必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热爱党的事业,学习党的理论,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
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融合在一起,毫无保留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切。
他短暂的一生,懂得什么是理想、青春和幸福;懂得为谁活着,怎样做人;懂得共产主义的含义。
因而体现雷锋精神的雷锋语言就成为教育一代又一代的格言:什么是理想、青春和幸福?他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的谦虚的人。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一一共产主义贡献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人活着是为什么?他说:“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在他牺牲的前几天,他解答的仍然是这个人生的难题。
他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人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一一共产主义而斗争。
”这就是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浓缩在雷锋自己的一段名言中:“人的4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体现了青少年与祖国共成长的规律。
雷锋生于旧中国,长于新中国,亲身经历与鲜明的对比,党的教育与不懈学习,使他由衷认同并信奉新中国的新文化,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努力按照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做人行事。
雷锋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深厚的阶级感情和强烈的情感认同,体现出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忘我工作热情,体现出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远大理想和献身精神。
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和坚定信念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度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三年饥荒、中苏论战、外界封锁等等,人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走过了一段段艰难时期,迎来了改革开放和人民的富裕生活。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昭示了青少年学生成长进步的正确方向,始终是引领青少年学生奋发进取、健康成长的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追寻雷锋前行的脚步,就要学习雷锋知恩必报,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的人生价值,自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像雷锋一样,在每一件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从千百次的无私奉献中,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攀登人生价值的顶峰。
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雷锋不仅懂得了活着是为了什么,还懂得了伟大出于平凡。
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
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在短暂的人生中,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革命需烧木炭,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堵枪眼,就去做黄继光。
”小学毕业,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成为一名学徒工;在成为一名先进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参军梦。
每次跳槽”,雷锋的收入都在减少”。
在农场开拖拉机时,每个月拿32元;鞍钢做学徒时,每月是22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战士津贴。
在鞍钢,有一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要来鞍钢。
他说,为了“ 107 0。
“107C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
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党把他拧在哪里,他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他早年在县里当通信员,是模范工作者;开拖拉机,是优秀拖拉机手;到了鞍钢当工人,又是先进工作者;到了部队,是先进战士;入了党,是优秀党员;当了班长,是模范班长;他不但汽车开得很好,还经常帮助别人,不断提高驾驶技术;他当选为人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
无论是当公务员,还是当工人和军人,他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奋努力,工作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
他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体现了顺势成才的规律。
个人的成才目标是否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相一致,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前提。
雷锋立志做一个“螺丝钉”并不是缺乏远大志向,而是体现了“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也不是一种盲目随从的“工具论”,而是自觉按照时代需要作出的正确选择。
我们追寻雷锋前行的脚步就是学习雷锋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努力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们知道,雷锋的文化程度仅仅是高小毕业,当时小学很少,而且条件极差,为了读完小学六年级,雷锋共换了五所学校。
但是你们看雷锋的诗文和日记,就会感到很惊讶,这就是雷锋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结果。
雷锋曾说过:“有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时间总是有的。
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的挎包里总是带着书,有空就学习,把学习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他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在当宣传员办黑板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帮助别人学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担任校外辅导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在作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报告中不断丰满自己……1958年,雷锋作为下乡知青来到了美丽浪漫的团山湖。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雷锋不但学会了骑马,而且学会了开拖拉机,不负众望地成为望城县的第一个拖拉机手,这一天是1958年3月10日。
兴奋的雷锋当即写下了《我学会了开拖拉机》,3月16 日, 县《望城报》就发表了雷锋这篇文章,从而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
据相关资料记载,雷锋一共创作了29首长长短短的诗歌。
1960年,雷锋有15则日记和一篇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在沈阳军区《前线报》上发表。
雷锋活泼开朗,喜欢照相,喜欢跳舞,喜欢演戏,也喜欢演讲……可以说,雷锋在当时也是一个追赶潮流、敢于创新的弄潮儿。
7雷锋在学习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革命理论,当时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
他还经常引用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话。
可见,他的涉猎面很广,知识面很宽;再一个就是学习英雄人物,很多英雄人物的事迹他都耳熟能详,如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向秀丽等。
正因为雷锋善于学习,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孜孜不倦。
凭着这种可贵的“钉子”精神,雷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