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及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师角色

新高考及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师角色

2、三年后
官方(中国新闻网8月21日): 尽管浙沪两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
一些问题。这一观点,在最近举办的教育界研讨 会上被专家们反复提及。
社会反响:
浙沪初试新高考 优势不小问题也不少|浙江|上海|新高考_..._新浪教育2017年8
月21日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无法让人看好,建议其平滑转向2017年2月9日 如何正确地理解2017年上海与浙江的高考改革? - 知乎2017年剧中收尾,那18年的上海又将何去何从?2017年3月25日 论浙江上海高考新制度试点的教知道2017年04月14日 从浙江上海新高考改革试点,看全国高考改革,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上海浙江“新高考”带来什么变化与挑战2017年3月17日 浙江上海新高考改革首年各方功利对待|新高考改革|变化|..._新浪教育2017年 8月2日 继上海、浙江,今年又年08月22日 上海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对比,上海完败!_上海高考_家长帮 10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15年8月13日 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成效不明 各地莫跟风_搜狐教育_搜狐网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注定是丑陋的和失败的2014年9月21日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
教对学生的认知和科学素养有发展与提升的化学 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和导师(不是班主任的班主任)
化学方法
过滤
蒸发(蒸发浓缩、蒸发结晶) 蒸馏(书上那装置不好) 萃取、分液
结晶(蒸发结晶、冷却结晶、重 结晶)
例举2: 高一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计量、纯数字、物理量 计算 表示物质(体)多与少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n 气体摩尔体积----Vm 物质的量浓度----c
例举3: 遵义四中卢胜雄老师:
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
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
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核心素养表述中的热词: 预测、分类、分析、假设、变化、表征、揭示、观念、证据、模型、建构、探究、 设计、优化、加工、信息、质疑、批判、创新、意识------
选修四 化学平衡
说课(对教材有深度的认知与剖析、对学生认知的 理性剖析)、课堂引入、课堂结语、课堂生成与模 型构建-----
四、化学教师新角色
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注重双基”到“三 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转变。
教师的地位由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 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 者。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要 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
网友文2: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闹剧,湖南,请不要
步其后尘
给所有高中教师、学生、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导致严重的投机行为。助长人性堕落 北京、湖南、海南、
加大了不合理竞争,严重影响高招质量 江西、山东、天津、
盲目决策,标新立异
四川
网友3:浙江新高改革闹剧中收尾
多次考试带来前所未有负担 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应届生变成复读生 导致严重投机行为 加大了不合理竞争 文科生数量急剧增加 综合素质评价根本无写实可谈
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学 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旧: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 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 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化 学
科学精神与
(5) 社会责任
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
新高考及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师
一、高考改革大家说 二、新高考下新变化 三、核心素养你我他 四、化学教师新角色
一、高考改革大家说
1、改革初衷 通过:“两依据一参考”
解决: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弊端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高校多元选拔, 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科学性。
浙江考试院2014年解读: 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 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 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中国新闻网
走班制,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选考制,听上去很美,与预期偏差大 说好的减负和独立,只是说着容易
网友文1:浙江高考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2017.8.31)
压力一:选考科目高一就要提前确定---倍感压力 压力二:开课早进度快---应接不暇 压力三:考试安排密集复习节奏被打乱---学生老师都焦虑
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
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

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

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5)
旧: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
课堂:力图挖掘内涵,注重用教材教,每节 化学课希望都是在带领同学打造一篇化学散文。
陈莉主任: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目标指向:化学教学力图对学生认知发展、 素养提升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帮助
例举1: 高一必修一:实验部分的教学
化学与化学书
仪器辨识、使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措施及安全警示标识
物理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
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与
创新意识 新: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 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
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
录取不再是学校分数线了,每校每个“院校专业 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
三、核心素养你我他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化学 (5)
旧: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 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 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新: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 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 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 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的全新变化: 浙江:改原来高考志愿的学校平行志愿为专业平
行志愿,每个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但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分段录取。
上海:改原来的学校平行志愿为“院校专业组” 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的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考生 本科批次可填24个“院校专业组”,且在成绩公布 后填。
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设了4个“院校专业组”, 分别是“物化生、化生史、物化地、不限”
旧: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 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 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 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 平衡思想 新: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 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 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 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 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人民网: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无法让人看好
意见本身就有问题 操作更繁琐纠结? 负担加重了还是减轻了? 生活劳动锻炼体验社会实践时间空间是显著增加还是更被压缩? 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是更科学有序还是更闹心? 各种矛盾更趋于缓和还是更激化和严重? 运作成本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 改革举措是否可持续、可推广?
二、新高考下新变化
务必摈弃拼时间的做法
研究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及大学录取,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站在高端:
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让自己在广泛的阅读与学习中求发展
脚踏实地:
让实践成为提升自已的行为准则,在创新实践中求发展
在状态:
让课题研究成为自己发展的助推器,在深入研究中求发展
会合作会共享:
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的崭新舞台,在成果推广中求发
走班制与分层教学 行政班与学科教室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 化学学科淡出统一高考及其教学 化学校本选修课开设 化学社团辅导 化学竞赛辅导 班主任职责与工作方式转变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互联网+教育------
2017பைடு நூலகம்纲修订 “一体四层四冀”的高考评价体系
一体: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这一高考评价体系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四冀: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
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减少重复考查;与新 课程标准理念、新一轮高考衔接;体现高考考试内容 改革的成果和方向。体现素养导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