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尔滨冰雪旅游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哈尔滨冰雪旅游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哈尔滨冰雪旅游节的活动策划策划日期2012/11/06目录一前言和活动宗旨目的二环境分析三国内外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01年~11年的数据及对现在预测)四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五活动的基本框架六活动经费及初步预算方案七活动工作人员分工计划八在冰雪节期间采取的一些营销策略(如和一些传统节日/ 体育/艺术活动赛事相结合)九活动宣传十运作模式和及利益分配十一本次活动的安全保证及分工十二总结十三参考文献一前言和活动宗旨目的1背景分析(前言)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已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冰雪节,是融经贸、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和艺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为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从目前冰雪旅游节在国际和国内的现状出发,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及经营模式,进而作出更合理的策划以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

目前, 哈尔滨的冰雪经济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有力地牵动着哈尔滨的产业结构调整, 成为哈尔滨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也是在国内举办最早的的冰雪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但是在开展冰雪旅游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西欧、北美、还有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来看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2策划的目的及要达到的效果本次策划立足哈尔滨,纵观东北,放眼全国,依托哈尔滨经济区的发展,融入关东民俗和哈尔滨传统灯会的元素,通过中国哈尔滨冰雪节的举办,将展示北国冰城悠久的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艺术的发展历史,推动哈尔滨向冬季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推动地区文化产业规模化,展示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人文风情,扩大哈尔滨在国内外的影响,提升哈尔滨经济区的城市凝聚力。

通过这次“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活动我想要进一步扩大哈尔滨市的影响,并通过这次冰雪节为哈尔滨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

二环境分析1 市场坏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地理环境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

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哈尔滨也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0.7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99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9万人。

哈尔滨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天高云淡。

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

春秋两季气温升降变化快,时间较短,属于过渡季节。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哈尔滨成为休闲避暑胜地。

哈尔滨旅游,最佳的季节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此时,满目的银装素裹,到处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雪地冰天景色。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

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萧红故居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

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

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

凭借这些优势,哈尔滨市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 美誉冰城夏都:冬天,当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遇上哈尔滨人的智慧与创造,冰与雪的艺术生命便得以永恒。

在哈尔滨被发扬光大、散发出熠熠光彩的冰与雪,一次次感动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音乐之都:哈尔滨市音乐和艺术的沃土。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悠扬的旋律已经激荡了40多个春秋。

走在大街上,偶尔也会听到某个小巷中传来小提琴悦耳的声音。

丁香之城:五月的哈尔滨,满城尽开丁香花,白色、紫色的花朵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

丁香花也被称为哈尔滨的市花。

风情之都:历史上造就了哈尔滨的万种风情,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仅就哈尔滨的建筑来说,就既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也有中国古典的典雅,还有现代的奔放:巴洛克装饰、拜占庭穹顶、俄罗斯木屋、浪漫主义建筑、新世纪的摩登符号、中世纪的寨堡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这里轮番上演,各展身姿。

荣耀之城:哈尔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哈尔滨获得了诸多荣耀,包括: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北京匹克会运动会十大热点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全国避暑名口碑金榜前20名;中国十佳避暑城市排行榜第三名,被誉为“夏日胜地”;中国节庆总评榜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节庆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黑龙江省政府于2010年荣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布的“世界冰雪旅游卓越贡献奖”、黑龙江省旅游局获“滑雪旅游杰出贡献奖”、哈尔滨市政府获“世界冰雕艺术特殊荣誉奖”。

(二)微观环境分析1 发展现状哈尔滨国际冰雪旅游节迄今为止已举办过28届,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冰雪盛事。

每年的冰雪节都有数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前往。

2 目标客户东北地区、俄罗斯、内蒙古等众多国内、国外游客(目前哈尔滨市冰雪旅游还是以国内游客为主体,入境游客比例较小。

省外游客主要来自北京、成都、广东、福建、上海、深圳等地,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韩国首尔、日本大阪、俄罗斯海参崴、哈巴等地,港、澳、台地区的旅游者也呈上升态势)。

3 发展趋势分析众所周知,夏季是世界各地的旅游旺季。

而哈尔滨冰雪节可以开拓冬日旅游的市场。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整合东北地区的各大小冰雪节、冰雪展,扩大其规模及影响力,延长活动时间,通过冬日旅游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塑造冬季旅游城市形象,将其打造成中国乃至国际上最大的冬日冰雪旅游盛宴。

4 竞争者中国东北地区和国内、国际的其他冰雪节、冰雪展。

三国内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1冰雪旅游的产生和特征A 冰雪旅游最早产生于寒地民族,是一项充满了浪漫与刺激的古老运动。

随着现代旅游业体验时代的到来度假型旅游产品广受青睐,世界各国掀起了冰雪旅游的开发热潮,建起了大量的度假村和滑雪场。

冰雪旅游是一项极具刺激性和体验性集运动、娱乐、观光、度假、购物商务与竞技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它具有反复消费、附加值高的特点。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4亿人来参加冰雪旅游活动,已建成滑雪场6000多个,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约700多亿美元。

B 冰雪旅游特征地域性:冰雪旅游依托于冰雪资源,冰雪资源的形成和保存受地理位置的限影响非常大。

世界范围内,冰雪资源主要分布在纬度40度以上的范围内,当纬度达到60度时,则进入寒带地区,气候十分严寒不适合开发休闲性的旅游项目,所以,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最适合的纬度在40~50度,在这个范围内,冬季持续时间长,全天在零摄氏度以下而这些地区也不是处处都可以开发冰雪旅游项目,只有冬季降水量大、地形地貌适合、交通便利的地区才适宜开发冰雪旅游。

季节性:适合开展冰雪旅游的中高纬度地区开展冰雪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些地区虽然冬季漫长、但能全面开展冰雪旅游的时段仅在11月至次年1月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中开展冰雪旅游的最佳时期。

由于冰雪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在开展冰雪旅游资源的地区,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也会随着季节波动,给旅游接待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旺季旅游接待压力巨大;在淡季大量资源闲置,造成巨大的浪费。

观赏性:冰灯、冰雕、雪雕是传统的冰雪旅游观赏景观,近年来,冰上婚礼、冬泳也成了富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更有充满冰雪氛围的冰雪文艺演出和冰雪艺术电影节(如03年的雪幕电影和最近的冰幕电影),从各方面充实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参与性:冰雪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很多参与性活动,包括乘冰帆、打冰橇、打滑梯、乘雪地摩托等冰上参与项目,以及单板滑雪、越野滑雪。

高山滑雪等滑雪项目。

这些项目能让旅游者体味到亲自参与其中的乐趣。

2 国外冰雪旅游发展概况现代滑雪开始于19世纪末,1924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办了第一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滑雪运动越来越得到普及,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冬季休闲旅游活动。

其中10%的冬季旅游者都会参与滑雪运动,世界滑雪人口大约在2亿人左右。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冬季旅游胜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一带,如波兰、瑞士、德国、法国、奥地利、挪威、瑞典、加拿大、美国等,这些主要的滑雪接待地和客源产出国都拥有大量的滑雪俱乐部、滑雪协会、滑雪联合会,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滑雪旅游者提供滑雪信息(包括气候、设施设备、活动等等)、推荐滑雪培勋学校以及滑雪旅游经销商等。

这是由于这些机构的存在,使得世界滑雪旅游迅速发展。

3我国冰雪旅游发展概况1)我国冰雪旅游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借鉴国外冰雪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随着1985年哈尔滨冰雪节的开展,打开了我国冰雪旅游的序幕;90年代,很多有条件开展冰雪旅游的地区也纷纷开展冰雪旅游活动;1992年我国旅游局将冰雪旅游节列为专项旅游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冰雪旅游开发的序幕;除东三省外内蒙古、北京、河北省、四川省等也相继推出了冰雪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开展冰雪旅游活动。

其中黑龙江地理位置最好、冰雪资源最丰富、开发历史也最悠久,有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冰雪大世界、冰雪节等等。

2010年,滑雪旅游者人数超过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00亿元,形成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

2)存在的问题:A 开发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目前中国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以东北地区为主体,西部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的态势。

东北地区依托其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独占鳌头”,是典型的资源导向型旅游目的地,以北京郊县及相邻的河北北部为代表的华北地区近几年也依托其地理优势和优质服务成为主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我国西部的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地冰雪资源条件很好,近几年来,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也已经崭露头角。

相比较而言,只有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甚至等,逐步开发室内冰雪旅游,兴建了人工冰雪旅游场所。

B 市场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对环境破坏严重由于个别地区盲目开发,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滑雪场不管有没有条件建了近300家,冰雪节不管有没有客源市场,经济条件如何,已有几十个城市纷纷举办。

一些滑雪场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少滑雪场还存在重复建设和急功近利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