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早期的中国电影,世俗的滑稽喜剧片具有相
当大的数量 “活动影戏部”的“新剧片”,内容大致分 为三类: 一类是滑稽短片 第二类是将礼义说教和滑稽打闹扭结在一起 的警世片 第三类是神怪加武打的影片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学种类分为不同等级, 在这种等级制中,不 仅人物的身份地位和 写作风格的等级被作 为因素,就是作品的 长度和规模(产生感 染力的能量)以及调 子的严肃性等也被作 为因素
古典类型理论的静态和 狭隘的社会等级意识, 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历 时性特征,既给予了作 者以创作和借鉴前人的 广阔空间,也充分考虑 到读者受众的阅读心理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三、蒙太奇结构原则——两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一)狄更斯的“五花肉”结构理论 戏剧中有一种惯例,就是在所有那些极好的谋
杀题材的闹剧中,悲剧场面与喜剧场面往往以 严格的顺序交替出现,正如五花肉似的总是红 一层白一层,显得红白相间 各个场面的突然连接,时间与地点的迅速转换, 不仅在书本中被奉为多年惯用的手法,而且被 认为是作家的卓越技巧的证明——这种评论家 评价作者的技巧,往往要看作者是否在每章的 结尾把人物安排在某种困境中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二、文学类型到电影类
型之案例
(一)西部小说和西部片
19世纪20年代,西部小说 之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 创作的五部小说共同构成了 著名的“皮袜子传奇”故事, 为美国西部小说奠定了基本 的创作模式 库柏小说的这一主题和他的 荒原之子形象深深地影响了 后来的西部小说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三)武侠神怪片
1928年5月,明星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向
恺然)所作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 了影片《火烧红莲寺》 由于该片引起了巨大轰动,于是,明星公司 在3年间连续拍摄了18集,并引得其他公司 纷纷效仿 这一时期国产的武侠片明显带有欧美电影影 响的痕迹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三、蒙太奇结构原则——
两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二)平行蒙太奇叙事 在电影史上,早在1899年 即已出现了简单的蒙太奇 剪接技术 爱森斯坦认为,格里菲斯 能够成熟地运用平行蒙太 奇叙事,更多的是受益于 狄更斯的小说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一、文学分类理论 古典主义理论也把文 现代的类型理论抛开了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一、狄更斯,一位广受欢迎的作家
(二)狄更斯刻画人物的“可见性”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之所以如此准确鲜明,是与他冷 静、客观、敏锐的眼力密不可分的 在狄更斯笔下,没有模糊不清的轮廓,给人的永远 都是明确的印象 狄更斯的创作思维方式是从可见的事物开始,根据 人物的外部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并从这些细微的 外部特征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百代时期的“艺术电影” 真正大规模的改编规划出现在1906年以后。当时已 经采取工业化方式生产电影的法国查尔·百代公司占 据着全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该公司经营的业 务不仅囊括从电影制作到发行放映领域,而且还包 括电影摄像机、胶片等原材料的生产 1908年12月,“艺术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吉 斯公爵的被刺》放映,该片受到整个巴黎文艺界的 关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部影片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使得当时 法国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都开始拍摄自己的艺术影 片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三)都市的动态(蒙太奇式)图景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
这样的城市充满神奇变化的色彩。处于那个 时代的作家对于大都市环境的观察充满兴趣 都市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一成不变的乡村完 全不同,它使人们的眼界渐渐适应了快速更 替的景象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一)鸳鸯蝴蝶派
清末民初,上海等地的市民阶层人数逐渐增
多,满足市民社会文化需求的报纸刊物大量 出现,在这些报刊上大多刊登被称为“鸳鸯 蝴蝶派”的作品,包括黑幕小说、武侠神怪 小说、侦探小说等类型 鸳鸯蝴蝶派小说具有很广泛的读者群体,因 此被大量改编成电影发行,许多小说作者被 邀请参加电影的编剧工作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1915年2月8日,格里菲 斯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 生》在美国首次上映。乔 治·萨杜尔称这一天是好莱 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该片在制作以及叙事技巧 方面却有许多被认为是 “革命性”的创举 格里菲斯曾就他这种彻底 背离戏剧传统的新手法解 释说,这种手法乃是狄更 斯描绘人物景色时惯用的 手法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一)气氛 《炉边蟋蟀》这一特写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所体现出 的电影气氛,即电影所能打动观众情感的一种重要 手段。这种渲染人物和环境的气氛,在爱森斯坦看 来,实际上在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中早已屡见不鲜了 这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气氛”,正是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的最典型的手法之一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二、文学类型到电影类型之案例 (二)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 1、在科幻电影发展史上,儒勒·凡尔纳小说那种偏爱 冒险旅行、注重科学想象的叙事风格虽然在梅里爱 时期有所表现,但对后来科幻影片的影响并不明显。 2、H·G·威尔斯的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科学想象,而 且还具备从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现实衍生出来的二元 对立结构,因此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和尖锐的争斗 3、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电影总是能将最为先进的 科技手段应用于自身,获取越来越强烈的震撼效果。 但是,基本的叙事结构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对立所 引发的冲突,一直都是科幻类型片稳定的剧情基础。
1 P5-P6 2 寻找题材的背景是什么?P6-P7 3 P8 4 P10-P11 5 P19 6 7 P22 8 P23-P24 9 P26 10 P28-P29 11 P29-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二)改编民间故事和古典小
说 对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的改编 影片,在1926年由天一公司 率先大批生产 在其宣传文字中,常有“千古 韵事”、“香艳凄婉”、“神 怪奇丽之事”这样的文字,以 投市民大众的兴趣爱好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第一部分 影视与文学
第一章 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电影以及在其之后出现的电视剧与文学的联系是一 种“自然”生成的文化现象。它涉及产业经济、艺 术观念、意识形态、受众习惯等诸多问题,同时也 隐含着文化史上精英和大众的长期矛盾以及文化观 念变革的命题 了解影视剧的发生史,是我们对文学与影视关系研 究的开始。电影史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尽的资料,这 使我们能够较清晰地把握电影与文学在何种情形下 联姻,以及早期电影如何借助于文学叙事的方式使 自身成熟起来等问题 至于电视剧,由于电视机落户于普通百姓人家,在 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日常休闲阅读的替代品,因此 电视剧延续了纸媒介时代通俗文学的许多特点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三)改编报刊连载小说 与改编经典名著相比,根据报刊连载通俗小说改编 的电影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纸媒体和电影在受众群和获取利润方面起到了相互 促进作用 这些美国系列片常以蒙面大侠、亿万大富翁、西部 牛仔为故事题材,也有来自北欧的色情、淫荡表现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往往也给电影导演带来 巨大的声誉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一)电视剧的历史 电视剧的真正兴盛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 电视的普及,使普通大众的日常文化娱乐中心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可以在家里随意享受电视机带 来的图像和声音,一段时期内也令电影院的生意变 得极度萧条。 在美国,有许多戏剧编剧、演员被吸引到电视剧这 一行当中,就像当初电影诞生不久的情形一样,人 们很快就将曾经在银幕上大受欢迎的西部片搬到了 电视荧屏上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 成案例 (四)对肥皂剧的评价 尽管肥皂剧与社会生 活有如此密切的联系, 但作为当代社会大众 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之一,电视肥皂剧受 到了左派文化研究学 者的批判
近年来,肯定肥皂剧的声音渐渐多 起来。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 比就认为,肥皂剧的内容主题至少 在四个方面是极为有益的: 第一,肥皂剧描绘日常的平凡世界; 第二,肥皂剧大多是女性的世界, 肯定的是女性的某种文化能力,不 像在男性故事中,女人往往被当作 歇斯底里来嘲笑; 第三,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女 性被视为巩固家庭地位的中坚力量; 第四,英国的肥皂剧还赞扬了一种 社区精神,人们尽管有严重的分歧 和争执,但是却能做到互相帮助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二)电视剧的分类
美国电视剧的主要类型包括肥皂剧、情景喜
剧、微型连续剧、情节系列剧和电视电影等, 而肥皂剧(soap opera)的历史较为悠久, 对其他类型都有深刻的影响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三)美国日间肥皂剧的8条结构公式: (1)首先是序幕,分别引导三个故事 (2)在一集中只能有一个或两个主故事 (3)每集有六幕(个别七幕) (4)一集中大约有20~30场,最普通的是20~24 场,每一场表现一个故事里的一个概念 (5)大多数场次涉及2个人,最多的有8个人 (6)大多数场次时间长度是一致的。 (7)一集中故事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 (8)星期五是“关节点集”,通常两个主故事都要 留下强烈悬念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二)“叠化视像” 爱森斯坦认为,狄更斯的这类在同一空间表现不同 时间发生的事件的“叠化手法”,实际上还可以继 续追溯更早之前的先例 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爱森斯坦又从对狄更斯发 生过影响的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中,寻找到一 些“叠化视像”或类似于“二次曝光”这样的电影 手法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