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剧本:是摄制电影或电视剧的基础和蓝图。
在进入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阶段之前,人们需要根据影视思维特点对故事情节、场景和人物等进行文字描述的蓝本,一般分为影视文学剧本和影视分镜头剧本。
情节:指人物在促使他行动的环境变化过程,是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的历史。
情节由一系列人物、人物关系及矛盾发展的相互联系的事件构成,它的核心要素是矛盾冲突。
情节是影视文学最基础的内容。
情节包含三个要点,概括地说即时代情境性格,时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时代背景,或称大环境;情境就是可以感知的现实生活环境,或称小环境;性格就是人物性格。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1.如何评价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思想?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对电影艺术视觉方面的强调,为电影艺术手段的发展成熟乃至电影艺术语言的形成,无疑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当时大多数电影照搬戏剧演出模式、图解文学作品的倾向给予十分有利的批评,在今天也有着同样重要的理论价值。
法先派理论与实践活动处于欧洲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兴盛的年代,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有着直接的关联,关注艺术自身的特征研究以及个体精神世界的表达问题,而将社会生活、道德、政治、教育等诸多内容剥离其外;他们处于电影的默片时代,法国先锋理论家们在指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的同时,可以大胆地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态入手强调它的视觉特征,从音乐舞蹈入手强调它的节奏和动态特点,也从诗歌调度指出它超越现实物象和直抵心灵、精神的诗意特性;法国先锋电影理论家很少关注电影的生存条件问题,即电影的大众接受问题。
2. 请以实例说明镜头匹配现象。
①电影中的镜头匹配现象,常常出现在场景转换之间,电影编导可以利用这一场景阻截的特性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也可以借此传递故事新的信息。
镜头匹配现象包括画面匹配和声音匹配两种。
②画面匹配,指两个镜头画面在内容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剪辑,例如画面中图形、形状、动作、大小或色彩等相似则可匹配剪辑。
画面匹配既可以推进剧情,也可以在两个画面基础上形成新的思想。
例:《现代启示录》中“丛林上空飞翔的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叠印出一架四个叶子的电风扇悬在天花板上不停地转动”,这是一个通过形状相似进行匹配的例子,在这里,我们注意到直升机的螺旋桨叶和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风扇的桨叶之前形成了一种匹配关系,巧妙地把战场时空转换到了旅馆中的时空中来。
③声音匹配,是指两个相似或具有某种联系的声音相继出现时形成的一种新的含义。
例:《公民凯恩》中不端在年轻的凯恩监护人与年老的凯恩监护人所说出的圣诞快乐,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匹配剪辑,在叙事方面巧妙地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可以省略许多铺垫,节省时间,加速了情节发展的节奏。
更为重要的是,匹配剪辑能够精妙地表现创作者艺术构思以及角色思想意识。
3.如何理解乔托卡努杜的电影艺术观他的《第七艺术宣言》称电影既不是情节戏也不是戏剧,而是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门艺术加以综合的新艺术,电影是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表现心灵的。
电影艺术的独特个性具体可分为:1表演方面,他认为电影不是一种拍下来的舞台剧或者是一部照本图解的小说;2反对从普通的文学中寻找题材,因为“这种作品不渲染心理活动,能够给影片提供一系列威猥亵的情欲冲突就行。
”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也反对商业买卖中的情节剧,在他看来这种情欲冲突是愚蠢的错误。
电影的作用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事件”,需要进行几方面的考虑:通过光激发情绪;放进作者自己的激情,以其对观众产生感染力;创造所拍摄的外部景象,使之产生心里气氛”他的理论阐述,对于诞生不久的电影摆脱粗浅和幼稚、追求艺术和灵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他所提及的电影艺术方法,在艺术通感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诸多的同构关系。
但是就激发情绪和叙述事件来说,这两者被完全对立起来就显得过于极端。
从文学史或艺术史来看,应该说叙述事件本身同样可以起到激发情绪的作用。
4.试述埃亨鲍姆对电影理论的贡献电影与文学既有相近之处又存在着竞争的关系,不再局限于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的绘画、音乐和诗的艺术视角,看到了文学叙事结构与电影叙事结构的同构关系。
他从文学的乃至诗学的方法论入手研究电影艺术,并非是要把电影等同于文学,而是要寻找到电影作为艺术的建构法则。
他认为蒙太奇是电影语句的基本单位,并继续在电影蒙太奇的内部进行划分,指出它的构成手段包括各种摄影手段,譬如景别、摄影角度等。
他认为时空连续性原则是组接电影语句——蒙太奇的基础。
“镜头运动只要一开始,就会要求按照时空连续性原则进行有意义的组合”。
电影语句的连接也就是蒙太奇的连接,要遵循的即是这一时空连续性原则,毕竟连续的电影语句及其含义要让观众感受得到并且能够理解。
在电影语义学即有关电影表意的问题上,他提出“各个镜头的含义只能通过彼此的先后关系逐步揭示出来”,“电影隐喻是语言隐喻的视觉表现”。
5.在安德烈巴赞看来,戏剧和小说的矛盾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据此肯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的?安认为,戏剧与小说的矛盾在于对小说而言,事件重于动作,持续重于因果关系,理解重于意志,可以理解为戏剧的连词都是“因此”,而小说的连词是“然后”。
在巴看来电影天生就是个混杂体,它包含着一对矛盾-为了照顾观众观赏兴趣的戏剧式结构和增扩表现空间向小说方式发展的矛盾。
他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新现实主义电影突破了戏剧式结构的限制,如《大地在波动》《晴朗的天空》就是无情节的影片,事件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时间顺序出现的,但各个事件是平行的,没有轻重之分;第二“既包括悲剧的严谨,又保持一切事物偶然发生的形式”。
电影的戏剧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艺术秩序性的要求,而现实生活本身又具有杂乱无序的特点。
第三《偷自行车的人》找到了能够解决观赏性情节与事件过程这对矛盾的电影辩证形式。
《偷》有情节却不是以戏剧的方式安排的情节,完全不再依靠戏剧性的基本程式,情节不是作为一种“本质”事先存在于电影之中,它是从先于它存在的叙事过程中引申出来的。
他是现实的“积分”。
6.举例说明影视剧本是如何体现视听特征的。
①人们普遍认为影视文学剧本属于文学范畴,剧作家也属于作家之列,但是,影视文学剧本的语言与通常所说的文学语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那就是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必须在十分熟悉影视的视听语言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懂得普多夫金所讲的导演、摄影、剪辑的方法等。
实际上,就是要求剧作家以影像/声音化的方式进行创作,使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剧本中的一切,并用笔将其传递给导演、摄影师、剪辑师以及观众。
②概括地说,影视剧本的两大基本要素为影像和声音。
a.影像的处理又涉及摄影机的运动、镜头景别以及镜头内部的结构、色彩、照明光线等,b.声音则包括人声、音乐以及各种音响效果。
由于影视文学剧本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所以还必须充分考虑剧本内部前后影响之间的关系,声音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影像和声音这两者的关系。
③以约瑟夫·斯特凡诺编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惊魂记》,可以仔细体验该剧作对影像和声音前后关系的处理。
A.从影像角度看,这段剧本文字我们可以将它基本分为影像描述和声音描述两大类。
a.在影像描述部分,第一组镜头是从空间的某一个具体细部开始,浴帘横杆,浴室的门、玛丽的洗澡动作,玛丽的表情,然后,门被慢慢推开又关上,强调淋浴的声音湮没了其他音响,浴室上映出另一个女人的阴影,浴室的这边是玛丽的背部,笼罩着她的是亮晃晃的白色。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从悄悄推开又关上的“门”、“阴影”、“亮晃晃的白色”预感到了危机正在悄悄降临,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影视画面,但却仿佛是正在体验着看的过程。
这段文字具有明显、强烈的运动感和连续性,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而且还有声音伴随,起着渲染画面气氛的作用。
b.从声音角度看,浴室的那扇门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起到的是提示的作用,后两次表现了凶手进出房间,而另一扇门的“砰”然声响,仿佛是一个重重的休止符,宣告这一惨痛事件的结束。
B.从色调角度看,令读者感受强烈的还有那种亮晃晃的白色,在危险降临的那一刻,剧本描写的是浴室整体的白色亮度——有点炫目;接下去是那把格外醒目刺眼的面包刀,闪闪发出的白色占据了整个银幕,形成了带有此段高潮意味的影像;随后是淋浴喷头涌出的水的白色,恢复了“亮晃晃”的状态,最后,深色的“血线”掺杂到白色的水中,色调渐渐显示出沉重。
由此可见,对于影像中的色调的描述在这里也是相当考究的,它配合着动作事件的全部过程,提示、强调着该事件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它又像是一位无言的叙述者,在悄悄地表达着诧异、慌乱、震惊和哀伤等各种人类的主观感受,构成音乐般的和声旋律部分。
7.影响景别的因素有哪些?以实例说明景别在影像叙事中的功能。
①景别是根据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来确定的,一般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景别取决于两个因素: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
在现代影视的一个镜头内,由于摄影机频繁运动以及不断变化角度,景别也在不断变化。
②景别的选取,对于影视剧本的叙事十分重要,它涉及引导观众“看什么”这样的根本性问题。
如《钢琴课》中,给了女主角艾达很多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所具有的亲近感激发了观众对人物的同情。
因为我们离人物越近,就越容易被唤起同情。
特写镜头给了我们一种身体的接近,而这通常是为被允许进入某人亲密空间的那些人保留的。
③从叙事的意义上看,影视剧拍摄角度的问题与叙述者和被叙述对象关系密切,它可以给观众带来各种心理感受,有助于提高观赏兴趣。
如《大白鲨》中,编剧采取了鲨鱼的主观视角来描写渐渐逼近的威胁,这一视角的选取新鲜而又独特,最后在斯皮尔伯格导演完成的影片中很好地再现了这一场景。
8.试举一二例说明如何利用画面构图表现作者意图。
①镜头画面的构图是考察视觉因素的基础。
电影胶片是由一个个画格构成,每一个画格看上去都是静止的画面,连接起来又是活动画面的一部分,电影构图问题便是以对画格内部的空间研究为起点。
如同绘画一样,画格内的静止图像也有如何安排摆放的问题。
②银幕空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横轴方向,是将画格沿水平方向切割的那条线,也称为X轴,竖轴方向是指将画格垂直切割的那条线,也称为Y轴;纵深轴方向是指从画格的前景到后景的轴线,即Z轴。
在静止的画面中,人或物体处于这三个轴相交的某一点,在连续运动的画面中,其中的人或物体也会产生位置的变化。
③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中,空间内的人和景物处于哪一位置,相互之间的比例,光线亮度以及色彩都会对观众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