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积的变化规律》,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较快的进行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理,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前面通过数学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
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应用意识
四、说重难点:
上好一节课,抓住重难点是关键,依据依据上述教材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并能运用规律;难点是灵活运用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
在认真分析教材、学生学情后,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概括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第一环节:研究问题,发现规律
这一环节,我分几个步骤来完成
1、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出示两组算式:
6×2= 6×20= 6×200=
8×125= 24×125= 72×12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这两组算式的出现不但复习了之前学习口算乘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做铺垫,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2、再出示两组算式:
80×4= 40×4= 20×4=
25×160= 25×40= 25×10=
同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想一想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然后要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同桌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环节:概括规律
这一环节也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分层概括发现的规律
先让学生汇报在第一组算式中发现的规律,学生可能会出现:6不变,后面都加了0,积也增加了一个0;20是2的10倍,200是20的10倍
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引导归纳出: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再让学生汇报在第二组算式中发现的规律,同样引导归纳: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2、整体概括规律
向学生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刚刚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归纳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同时也揭出今天学习的知识:积的变化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计算器验算
15×12=180 15×24= 15×36=
26×48=1248 26×24= 26×12=
课标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因此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计算器,来验证我们发现的规律,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终生受益。
2、自己举例,要求每位学生各写出两组算式,一组三个,展
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规律,探求解决的方法。
第四环节:应用规律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
基本练习:完成课本58页做一做的内容
巩固练习:找规律再填空
提高扩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场景,已知轿车行驶速度约是80千米/时,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如果是10小时、15小时、20小时呢?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点,与实际相结合。
二、设计理念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本着做数学的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验证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在交流中领悟。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面试说课注意事项
考生面试流程图:
1:抽签确定面试顺序
2:按面试序号由工作人员引导抽取试讲及答辩题目
3:在备课室进行考前准备(备课时间为30分钟)
4:依据教案面对评委无学生讲课、答辩(15分钟)
5:测试完毕在休息室等待
6:全场测试结束后,公布面试成绩
考试现场
抽签答辩题的特点:一般来说,每个题签内含1-3道题,考官依据面试前准备好的试题答案,综合考生回答这一问题时的整体表现为考生打分。
这种面试方式的优点是较易操作,评分的客观公正性好掌握,不足之处是涉及面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利于考生发挥其特长。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道真题:
1.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现在常常提“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么理解?
第二种面试是随机答辩题: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随机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评分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整理的几道例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容易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衣着:教师招聘时着装忌脏污和褶皱,忌可爱和太花哨,忌太过性感或裸露,忌不化妆或化过浓的妆。
面试时的语言表达:
(1)忌自己抢话不让别人插话。
(2)忌语言的反复追加。
(3)忌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4)忌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5)忌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6)忌口头禅和伴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