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侗族木构建筑.

侗族木构建筑.


风雨桥桥梁
桥梁由巨大 的石墩、木 结构的桥身、 长廓和亭阁 组合而成。 除石墩外, 全部为木结 构,也是不 用一钉一铁, 全用卯榫嵌 合。桥身以 巨木为梁。
从石墩起, 用巨木结构 倒梯形的桥 梁,抬拱桥 身,使受力 点均衡,桥 面游廊宛如 长龙。游廊 上建有三层 或五层的四 角形成八角 形的桥亭三 至五座。桥 檐瓦梁的末 端,塑有檐 玲,呈丹凤 朝阳,鲤鱼 跳滩、坐狮 含宝形状。
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 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 行人休息。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 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 风格的建筑物,流行 于湖南,贵州、广西 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 之中,巍然挺立,气 概雄伟。飞阁垂檐层 层而上呈宝塔形。瓦 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 水、花卉、龙凤、飞 鸟和古装人物,云腾 雾绕,五彩缤纷。从 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 达二十余米,十三层 次;黎平纪堂侗寨一 寨就有三个鼓楼,侗 寨风光可说十足了。
侗族木构建筑 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 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三江侗族木 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 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 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 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 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 接合缜密。
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 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 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 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 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 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 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 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 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 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 雨桥。
鼓楼结构
鼓楼建筑系木质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 “神奇的建筑师”凭一根丈杆,成,不用一钉一铆,衔接不 隙,丝毫不差,牢固严谨,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
更为罕见者是神 奇的独柱鼓楼。为了 装饰、防腐,在鼓楼 的外额上抹粉描绘或 白灰泥塑龙凤鸟兽, 古今人物,以及侗族 生活风情的油饰图案。 琳琅满目,栩栩如生。 形式生动活泼,内容 丰富多彩。
侗族寨门
侗族寨门
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 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 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 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 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 左右,高3米左右。
比较大的寨子就要把寨门 修建得大一些,装饰也要讲究 一些。侗乡的寨门形式大同小 异,风格有别。寨门分前、左、 右三门或前、后、左、右四个 寨门。这要看村寨的大小、通 道的多少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