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ING FIELD 2014.11传统印后加工是一系列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序,工艺烦琐、复杂。
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对产品交货期要求越来越短,多品种、小批量及个性化产品大幅增加,印刷企业对印后装订设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加大投资力度。
而装订设备制造商也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
一、国内印后装订设备的现状目前国内书刊装订方式主要有无线胶订、骑马订、锁线订等几种。
印刷企业所使用的加工设备正由单机或简单半自动生产线向自动、联动化设备转变,更高档的、全自动调整设备一般在少数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使用。
印后装订技术和设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刘广生 陈金成由于无线胶订产品多、复杂特殊加工物多、新材料品种多、短周期加工任务多,印刷企业对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设备厂商开始了新一轮的研发,单机、联动生产线并举,装订设备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就详细分析常见的各类装订设备的技术现状。
1.无线胶订类目前国内生产无线胶订类设备的厂商主要有上海紫光、北人集团、深圳精密达等。
各公司的产品已基本实现联动线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设计理念逐步向国际标准看齐,标准化、模块化成了很多厂商的首选理念。
比如上海紫光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完全模块化的Z X J D450系列胶订机(如图1),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配置机器的速度和功图1 上海紫光ZXJD450系列胶订机能,各工位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客户自己的要求进行手动调整和自动调整的切换。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做到80%的零配件通用,不但减少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客户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效率。
目前国内市场上胶订类设备一般都具备先进技术,有的设备还增加多项专利技术,如自动书芯厚度检测、拉槽间距自动控制等。
2.骑马订类目前,在国内一些小型印刷企业中,半自动骑马订设备还有市场,但是大部分都已采用了骑马装订联动线,即从搭页、折搭封面、订书到三面裁切,实现连线生产,机器速度达到12 000本/h。
上海紫光的N o v a12骑马订联动线(如图2),搭页机叼纸轮轴采用双叼牙结构,既能搭正或反长短边书帖,也能搭无长短边书帖,三面切书机采用线性轴承定位,提高裁切质量,更可实现图像识别错帖检测系统。
3.锁线订类由于锁线设备主要用于精装书刊的装订,而精装书刊的数量只占书刊装订总量的10%左右,因此国内设备制造商对锁线设备的开发投入力度远不如对胶订或骑马订设备那么高,使得我国的锁线设备与国外差距加大。
首先,由于进口全自动锁线机售价比较高,而国内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因此许多印刷企业一般都使用半自动锁线机。
其次,全自动锁线机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国内有几家做全自动锁线设备的,有的速度无法跟上,有的稳定性还不够。
二、印后装订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印后装订设备是印刷行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印后设备和国外差距还比较大,客户对设备的使用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无论是生产厂商还是设备使用者,都希望印后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尽快赶超国外的发展水平,但是又必须看到这其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境需要解决。
1.印刷行业的发展方向给从业者带来困惑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印刷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恶化,再加上现在电子刊物和出版物的流行,印刷市场被进一步压缩。
各种因素共同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近两年,不断有印刷企业倒闭和关门的消息,更是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
到底印刷行业往何种方向发展,困惑着不少从业者。
2.产能过剩衍生出价格战限制发展依照市场数据,可以看到前几年印刷行业迅速发展。
印后设备制造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生产的设备五花八门、参差不齐,为了打开销路,价格战往往成为他们主要的竞争方式。
直接后果就是利润越来越薄,最后工厂开工不足。
影响行业产能过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行业的总业务量,另一个是行业的总产能。
如果业务量提高,产能同时提升,那是皆大欢喜。
如果产能已经很高了,但是业务量下来了该怎么办?如果还有人继续扩大产能,那结果会是什么?如果通过管理手段增效节支、通过新技术应用降低成本、通过新流程减少环节等,最后降低产品价格,以此获得竞争力,得到更多业务,这是良性的。
但如果双方都是简单地互相杀价,想用这种方式抢占市场,应该很难长久。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鱼死网破。
3.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市场不断缩小近年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同时智能手机、平板图2 上海紫光Nova12骑马订联动线PRINTING FIELD 2014.11电脑等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两者相互作用促进了电子阅读的发展。
现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老字号的纸媒转向数字出版。
这对于传统印刷行业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近期国内报纸经营状况不佳的报道不断出现,国内报纸也开始出现停止纸质版本印刷的情况,报纸是受新媒体冲击最早、最大的领域;其次受冲击的是大众刊物,从一些印刷企业得到的信息显示,很多大众刊物的印刷量在下降;图书出版行业也逐渐受到影响。
三、印后装订技术和设备的未来发展目前,市场对出版及商业印刷品和产品包装的要求逐步提升,这促使印后装订设备供应商必须紧跟潮流,提供更优化的技术方案,让印后更加多变而高效。
未来,印后装订技术将呈现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向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方向发展,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一切能被数字化的终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这是Indigo和兰达公司创始人班尼·兰达的一句名言。
随着数字印刷的发展、市场的增长和产品的变化,数字印刷企业在不断寻求合适的匹配系统。
从印前到印后,这些系统帮助他们传输作业、自动检测和印刷输出。
目前喷墨印刷机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可以实现在线高速生产,但是数字印后设备在国内还比较少见。
国内几家大型印刷集团采购国产喷墨印刷机后,印后设备都通过进口方式引进。
数字印后设备不仅能够和印刷设备联机生产,还可以和诸多辅助设备联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流程一旦形成,印后装订设备不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任何设定,自动接受J D F标准作业格式的数据,自动将机器调整到位。
2.向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前,印后加工设备的联机生产都是将同一品牌的设备整合到一起,实现多种工序的联机加工生产;而现在不同品牌的印后设备也完全可以实现联机,真正做到整个生产链的设备整合。
以往,印后设备供应商在推进高效方向发展时偏重设备的速度,但是随着印刷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业务越来越多,速度不再是实现高效生产的最有效途径。
今后,印后设备的速度不再是衡量一台设备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
能否和印前、印刷机联网,能否兼容J D F标准作业格式,调节的便捷性和人性化水平如何,自动化程序如何等,将逐渐成为衡量一台设备是否先进的主要指标。
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发展的终极趋势是设备可以任意连接、搭配,接口和控制系统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3.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国际印后设备供应商都推出了全自动印后加工设备。
操作者只要调整控制台上的几个按钮,输入待加工产品的尺寸数据,设备就能自动完成相应部件的调整,进而完成裁切、装订、锁线、模切、烫印和折页等印后加工工序的换单操作,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技术在海德堡、马天尼和M B O等品牌的相应设备中都有充分体现。
印刷市场上,短版印刷的数字印刷转变速度非常图3 马天尼全自动智能化骑马订联动线一、柔印CTP现状柔印C T P一般有两个方面要求。
一是激光成像部分,解像度要达到4000 d p i,网点成像清晰,平网每个网点大小一致;二是操作部柔印CTP助力中国标签制版数字化陈勇波分,力求简单、安全、易用,尽可能节约用版。
目前国内柔印C T P设备均为进口设备,供应商主要有艾司科、柯达、网屏。
其中艾司科设备是由凹印激光雕版技术转换而来,柯达、网屏设备均是胶印C T P技术的成功转换。
衡量柔印C T P好坏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输出精度、可输出网线快,高水平、自动化调整设备的需求正在增加。
招工难、培养成本高是目前印刷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印后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恰好可以解决用工难题,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会明显下降。
更多的印刷企业倾向于购买高质量、调整时间更短的设备。
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人力,制作出最好的产品,这是所有印刷企业追求的目标。
所以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是印后装订设备发展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设备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可以避免人身伤害事故。
随着印刷行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设备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印后装订设备制造商对设备安全性能的考虑也越来越多。
四、结 语数字化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印后装订设备行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印后加工领域,国内设备生产厂商和国外知名厂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只有清晰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国际客户的实际需求,大胆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紧跟国际装订技术的发展潮流,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战略产品规划,尽快开发出适合客户的高性价比产品,才能适应中国印刷业对印后装订设备的新需求,尽早使我国的印后装订设备进入一个更新、更高的现代化时代,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
作者单位: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关键词:印后 装订设备 数字化 一体化 自动化 智能化印后装订技术和设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作者:刘广生, 陈金成作者单位: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刊名:印刷杂志英文刊名:Printing Field年,卷(期):2014(11)引用本文格式:刘广生.陈金成印后装订技术和设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期刊论文]-印刷杂志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