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
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目录前言 (5)第一章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7)第二章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9)第三章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11)第四章结论 (13)参考文献 (13)前言机械制造工业为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提供各种设备,是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基础产业。
所谓四个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用现代化设备去装备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事业,使之达到先进的水平。
制造业为人类创造着辉煌的物质文明。
据统计,90年20个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所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平均为22.15%,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制造技术支持着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使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处于有竞争力的地位。
忽视制造技术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发展走入岐途。
机械工业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当时加工技术十分落后,苦于加工不出高精度的汽缸而得不到推广应用。
1775年,威尔逊成功地改造了一台汽缸镗床,解决了这一难题。
就在第二年(1776年)蒸汽机便得到了实际应用,迎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由此可见,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是如此,现代工业对机械制造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要求达到纳米级(10-6mm)的超精密加工,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划片的超微细加工,重型设备超大型件的加工,难加工材料和具有特殊物理性能材料的加工等等,诸如此类,给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同时,当产品的设计图样决定之后,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关键。
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谁就拥有控制市场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常规技术与精密检测技术和数控技术、传感技术等相互结合,给机械制造领域带来许多新技术、新观念,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第一章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
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如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以国家CIMS实验工程为技术依托,和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
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由管理信息系统、质量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和车间自动化系统有机集成,形成了一个计算机辅助经营、设计、管理、制造的初步集成系统,以满足航空产品研制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1995 年起, 便在江汉钻头厂实施CIMS 工程,其中一期工程已于 1996 年完成,在2000 年完成了二期工程。
两期工程实施以来该厂各年度净利润增长明显。
但是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因底层(车间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
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
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
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我国采用CAD /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
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件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
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
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第二章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
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
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
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
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诸技术的引入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 甚至融为一体, 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统工程。
制造技术从单纯技术角度逐步发展成与生产经验管理的密切结合, 成为一种生产、技术系统, 是先进制造技术系统的系统特性。
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追求, 使现代制造技术比传统制造技术更加重视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结合, 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 产生一系列技术与管理结合的新的生产方式。
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单指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方法, 而现代制造技术则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护等全过程, 成为“市场- 产品设计- 制造- 市场”的大系统。
其中柔性制造系统( FMS) 对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具有典型性。
FMS 从工艺过程的编制、材料( 或毛坯) 消耗、生产计划控制到设备、工量具准备与维护、生产统计、质量检测等, 使生产过程成为一个整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从生产经营的角度, 从企业内部的组成技术( GT) 、准时制( JIT) 、制造资源计划( MRPII) 、并行工程( CE) 、灵捷制造( AE) 、精益生产( LP) 发展到企业外部的虚拟企业、分散网络生产系统等, 并于切削机床为中心的制造技术相适应,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三章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