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第九小学“新经典”有效阅读》结题报告“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
本课题采用课题组宏观指导、实验校自主探索的开放性研究方式。
花溪区第九小学自2009年3月通过省课题组立项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
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极富哲理,发人深省,语言精粹,充满情趣。
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诵读国学经典,在当下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
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开展了《“新经典”有效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一)学生发展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师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创建书香校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为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我校推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
1、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2、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容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3、探索经典诵读指导课的模式,探求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
4、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特色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一)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诵读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
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双文素养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经典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对比研究法:根据实验对象个体情况进行实验前后纵向比较,并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课题实施周期为四年(2009、4——2013、4),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1)准备阶段(2009.4-2009.7)●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设计家长和学生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收集原始调查资料。
(2)实施阶段(2009.9月-2012. 12)●确定各学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容。
●探求如何以新经典为载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探索新经典诵读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
●开展系列新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推动我校新经典活动的深入。
●撰写阶段性计划、总结。
●借助该课题研究的开展,创建书香特色校园(3)总结阶段(2013.3-2013.9)课题组成员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总结所积累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成立课题组,保障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成立了以艾翠丽校长为牵头人,校长助理田老师主要负责,教研组长为课题组长,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小组。
校长助理田老师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班级日常诵读情况的督查;教研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活动方案的起草,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教导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每一位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2、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课题组分别进行四次调查并写出问卷分析。
2009年4月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是否支持、对学校开展新经典诵读的看法以及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同时也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2009年6月18日,我校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
在问卷中我们向家长推荐了《读读写写.中华古诗文学习》杂志,向家长强调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还是非常支持的,都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的。
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
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中,2010年12月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全校五、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展开问卷调查,就国学诵读兴趣、诵读时间、诵读习惯、诵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国学诵读情况有很大的转变。
2013年4月,我校经典诵读开展了近四年后,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课题组又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就我校学生经典诗词的积累情况作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从问卷可以看出,学生积累诗词的量大大增加,诵读日渐兴趣浓厚,“每日一吟”已成为一个自觉行为。
3、创建经典诗词的校园文化,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做得更多的是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如我们在校园围墙处绘制了代表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容,《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句。
楼梯拐角处、教室的走廊,处处绘制了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格言警句,此外我们还要求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文化墙,建立了班级图书吧,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
校园广播每天晨会播放国学经典诵读《游子吟》《论语》《少年中国说》等,下午放学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
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课后家长亲子共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
4、推荐读物,科学安排诵读容学校与课题中心取得联系,为学生订阅了《读读写写》杂志,并以课题组提供的《中华古诗文精品》一书为诵读教材。
此书一套六本,每个年级一本。
每本书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集诗词歌赋、古文名篇、经典名句、晨读对韵于一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2012年9月,课题组对学生的诵读读本作了调整,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唐诗三百首》、四年级《增广贤文》、五年级《笠翁对韵》、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诵读容,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所诵读容都是中华古诗文精品,是民族的国粹。
5、时间上有保障,制度上规教师行为课题组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
每天早读前10分钟读经典诗词,后十分钟读语文书,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少先队文明监督岗每天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朗朗书声伴学生成长。
6、注重激励性评价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要评选“诵读之星”,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榜公布,发奖状和奖品。
在课题开展中成绩显著的教师也得到了实验中心表扬和鼓励。
“新经典诵读实验”课题组、《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曾为我校艾翠丽、方芳、徐峰、英四位教师颁发了“2009推动经典诵读百家人物”证书。
2011我田素香、顾静、章淳、徐峰等老师获得了“推动经典百家人物”证书。
7、提倡亲子诵读,分享诵读快乐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
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使家长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鼓励家长带孩子逛书店、送书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011年四年级一班的诵读展示课上,家长也走进课堂,观摩了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
8、搭建展示舞台,展现诵读研究成果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多次组织活动促进课题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2009年12月,一到六年级各班开展了“新经典诵读展示课”。
在展示课中我们看到了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的收获。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风采。
无论是低年级的《弟子规》《三字经》还是高年级的《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等。
经典诵读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经典诵读在我校虽然只开展了一个学期,但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
2010年我校围绕经典诵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4月份举行了一次写字比赛,写字容以经典诗词为主。
5月份在中高年级举行了“我与经典”征文比赛,“诗配画”比赛,2010年5月31日上午,花溪区第九小学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庆“六一”文艺展演。
在两个小时的展示活动中,同学们亦歌亦舞,声情并茂,通过表演唱、歌伴舞、舞台剧、小品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华美文的深厚底蕴。
整个校园古韵萦绕,诗香阵阵,《小学语文教师》核心期刊中心主任闵诗培,小河区教研室主任熊丽以及经典诵读课题实验校的姊妹学校老师观看了这次的诵读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