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
二○一二年十月
一、课程性质
人体结构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是医学护理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

是后继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和重要必修课。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的的职业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必需、够用、实用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共同基础。

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反映前沿,交叉组合。

课程以与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相关的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力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采用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教具模型、标本、挂图、尸体、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人体结构学是医学类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扎实的人体结构学知识,是学好其他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提和保证。

人体结构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护理操作实验等课程。

(二)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的分区,各系统器官组成,主要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熟悉系统中各器官毗邻,理解相互间的功能关系,能说出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掌握基本
组织、器官的光镜结构;熟悉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了解人胚的早期发育。

(3)了解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寻找解剖结构,能熟练指认基本的人体标本,快速阅读人体图谱,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观察、归纳、判断、记忆能力。

(2)通过实验,能深刻理解人体结构与护理工作的关系;能熟练进行与人体解剖结构相关的护理操作。

(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其它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走向临床铺平道路。

3.素质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目标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课程内容。

《人体结构学》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正常人体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资源
1.教师任教要求任课教师应具有临床医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较为完整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体系,经过人体结构学专业培训和标本制作辨认培训,能够胜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高职护理专业的人体结构学教学。

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任务等熟悉,课程设计与护理专业工作任务要求及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实践相衔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人体结构学》课程。

2.教材选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吴金英、申社年、朱劲华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11-08第1版
3.主要学习资料
参考书目:
1)《人体解剖学》文乐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版,2008年。

2)《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08年。

3)《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石玉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0年
4.课程网站建成我院人体结构学网络课程网站,以助学和交流。

网址:/jpkcrtjgx/
5.实验教学条件
人体结构学实验室现有大型标本陈列室1间、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室4间、挂图室1间、切片室1间、解剖实验室5间、显微镜室2间及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室2间。

现有标本、模型、尸体、显微镜、显微图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投影仪等仪器。

本课程所需的校内实验条件
六、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
考核性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考核合格,即总评60分及以上,获得规定学分。

2. 考核标准
本课程考核是形成性考核: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以检测解剖学、组织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70%。

2)实验考核的综合评价:主要检测动手能力、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形式为标本指认占总评成绩的15%,组织学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5%。

3)平时成绩的综合评价:主要为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比例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