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类2特征描述类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
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
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
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
等。
2.设问形式:“简要回答……特
征”“描述……过程”“归纳……分
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
分值3~4分。
阅卷人说
失分盲区
1.不能够提取有效
信息,进行分析回
答问题空中楼阁。
2.不能够正确把握
限制性词语,回答
问题不符合题目设
问要求。
3.回答问题没有条
理,要点不清晰。
典题示例
【典例1】[2017·北京文综,36(1)、(3)、(4),3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8分)
(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10分)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
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
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12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第(1)题,该答案答出了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缺少对地形的分段描述和地势的准确方位描述,可得4分。
第(2)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方面回答,整体思路较好,但对气候判断不准确(该处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有结冰期,可得8分。
第(3)题,工业分布特点定位不太准确,应该是国土的西北部。
原因中注重了文字信息的提取,但忽视了文字中“用于出口”即市场因素和图示中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可得6分。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的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的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
(2)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流速慢,冰期长;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分布特点: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的首都和城市中。
原因:西北部汽车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完善,工业部门齐全;西北部公路铁路线密集交通便利;有众多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西北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高,技术先进;西北部靠近欧洲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广阔。
特征描述类试题的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精准定位描述主体
根据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
置、交通位置等)。
然后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区域要素(自然、人文)信息。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区域特征
(1)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2)区域人文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全面梳理,准确表达描述文字
全面的梳理思路,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设问内容答题要素
地形特征主要抓住三点:①明确主要地形类型;②说明地势状况(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状况);③说明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主要类型、覆盖率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河流发育程度(密布或稀疏)等
气候特征①分析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②分析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③分析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流速等
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
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
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学以致用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
山区的茶园面积大,尤其是锡兰红茶世界闻名。
材料二茶树的生长习性为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长有利。
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1)根据图上P地气候资料,描述P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2)从气候对河流影响角度分析甲河的水文特征。
解析第(1)题,从降水、气温及其变化等方面说明气候特征。
结合P地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等方面分析气候成因。
第(2)题,结合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1)特征: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或秋冬季)降水多,夏季(或春夏季)降水少。
成因:P地地处热带,距海洋近,因此降水丰富;位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东北季风从海面吹来,带来丰富水汽,降水丰富。
(2)由于降水丰富,甲河径流量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在冬季,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冬半年;终年高温,河流无结冰期。
综合题技巧突破专练二特征描述类
1.(2019·浙江模拟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下图为博茨瓦纳在非洲的位置图。
甲湖曾是非洲最大咸水湖,现为世界最大盐碱滩。
材料二哈博罗内(26°E,24.5°S)是博茨瓦纳首都。
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 ℃,年均气温20.7 ℃。
年均降雨量400~5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到10%,1、2两月为降雨最多的月份。
(1)说出奥卡万戈河的显著水文特征。
(2)分析甲湖变化的原因及生态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判断为内流河(间歇性河流),因此水量较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季节性变化大,旱季断流。
第(2)题,根据题意由最大咸水湖变成最大盐碱滩,说明水量减少,人为原因是上游工农业用水量变大,流入湖泊水量减少;另一个是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增强;影响:加剧了气候干旱,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答案(1)水量较小;无结冰期;季节性变化大,旱季断流。
(2)原因:上游工农业用水量变大,流入湖泊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增强;影响:加剧了气候干旱,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2018·湖北八校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地质考察研究得知,倒淌河在1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注入青海湖。
材料二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
材料三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
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试推测倒淌河名称的由来。
(2)根据黑枸杞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生长习性。
(3)简述歌谣中描述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倒淌河在1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注入青海湖。
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与青海湖之间山脉隆起,形成分水岭,使原来流入黄河的倒淌河流向改变,流入青海湖。
第(2)题,解答此题时,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青海东部地区。
其次进行区域特征分析。
根据设问判断,本题应主要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干旱少雨,盐沼广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等。
根据当地海拔高、气温低的特征可推断黑枸杞耐寒;根据当地气候干旱少雨的特征,可推断黑枸杞耐旱;根据当地光照充足的特征,可推断黑枸杞喜光;根据当地有较多盐沼分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的特征可推断黑枸杞耐盐碱。
第(3)题,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西宁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山下百花山上雪”表明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地面易结霜。
答案(1)倒淌河原来流入黄河,后来由于黄河与青海湖之间山脉隆起,形成分水岭,使原来流入黄河的倒淌河流向改变,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
(2)当地气候干旱少雨,说明其耐旱;当地光照充足,说明其喜光;当地冬季气温低,说明其耐寒;当地分布有较多盐沼,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说明其耐盐碱。
(3)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地面易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