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SAT写作题型解读
本文以College Board给出的官方练习题“Let There Be Dark”为例,深入了解新SAT写作(Essay)题型的写作要求以及应对方法。
让同学们学会解读题干,了解写作评分标准。
接下来是新SAT写作题型解读,以“Let There Be Dark”(原文链接)官方练习题为例,给大家梳理写作需要大家注意的要点。
一.考试性质
虽然新SAT写作的官方定位为「任选」(optional)项,但事实上,这只是针对拥有选择权的大学来说。
对于考生本身,就算目前所申请的学校不需要提供新SAT作文成绩,也不能保证之后申请的学校也不需要,所以早点通过可以有备无患,不必额外花钱重新参加一次考试,避免耗时耗力。
事实上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如普林斯顿、耶鲁)都明确提出要求考生提供新SAT写作成绩,这说明新SAT写作虽然名义上是「选考」,但对于那些想进名校的考生来说,实际上是「必考」。
退一步讲,而且就算考生申请的学校不要求提供新SAT写作成绩,如果附上,也算作加分项。
如此锦上添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新SAT写作共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考生需要阅读一篇文章,并据此写出一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分析性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本身不能对文章观点做出评判,只需要立足原文客观分析其论证过程即可,这是新SAT写作和老SAT写作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题干解读
新SAT写作题目包括两个引导和一篇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引导部分的大部分内容是固定的。
引导1点明新SAT写作的三个层面,即考生需要从「论据」(evidence)、「逻辑」(reasoning)和「修辞」(stylistic or persuasive elements)三方面展开分析。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观点成立的依据,包括事实、数据、实验结果、个人经历等;「逻辑」是作者的论证思路,即借助论据证明观点成立的过程。
「修辞」侧重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激发对读者的说服作用。
引导2一方面会给出作者的结论,提示考生选用文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证手法进行分析,不必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会提示考生,写作应该立足于分析原作者的论证过程,而不能表露自己个人对原文观点的认同或者反对。
阅读文章是一篇议论文,字数在650到750之间,来源多为已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如The Economist,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等。
文章题材多元,涵盖文学、艺术、科学、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但专业性不强,考生即使没有专业背景也可以读懂。
三.评分标准
新SAT写作的评分标准分为三个维度:阅读(reading)、分析(analysis)和写作(writing),由两位评分人分别就这三个维度打分,打分范围为1~4分,分别对应差(inadequate)、中(partial)、良(proficient)和优(advanced)四个水平。
考生最后得分为两位评分人打分之和,所以考生的三个维度的分数区间为2~8分。
阅读
面对一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全理解原文
2.理解文章主题、关键细节,以及两者关系
3.对文章细节的解释准确无误
4.巧妙引用、复述原文论据
题干已经指出,作者的观点是「保护黑暗」(natural darkness should be preserved),考生需要做的是逐段阅读原文,理解各段大意,判断作者使用的论据,并理清论据和观点的关系。
我们分段进行说明。
第一段,Bogard介绍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在明尼苏达湖畔的小屋里,夜晚可以看到璀璨的星空和流星。
第二段,Bogard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习惯晚上灯火通明的生活,这与之前有很大不同。
第三段,Bogard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医学会」的研究结果,即黑夜对人体生理健康至关重要。
第四段,Bogard强调黑暗对地球生态平衡的作用。
第五段,Bogard从心理、宗教、哲学和艺术的角度论述黑暗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第六段,Bogard点明当前的现状,即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亮,年轻的一代已经逐渐丢失对黑暗的记忆。
最后一段,Bogard以巴黎为例,提出保护黑暗的可行措施。
分析
在分析环节,考生需要结合各段内容,选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论据和修辞进行分析,阐释两者如何证明观点成立,从而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新SAT写作中常见的「论据」有facts(事实)、statistics(统计数据)、quotations from experts(权威引言),results of experiment or research(实验结论)、examples(例证),personal experience(个人经历)等;而常见的「修辞」有appeal to emotion(动之以情)、comparison/contrast(比较/对比)、word choice (选词)、repetition(重复)、metaphor(隐喻)、rhetorical question(反问)。
对于种类繁多的修辞,考生不必纠结其专业术语,只要将其内涵和作用表达清楚即可。
(例如,想要表达「夸张」,除了hyperbole,考生也可以使用诸如exaggeration或者overstatement等更常见的表达方式。
)
在理清作者使用的论据和修辞后,考生需要着重分析这些手法达到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appeal to credibility(增加可信度)、appeal to logic(提高逻辑性)和appeal to
emotion(激发情感)。
具体来说,appeal to credibility是作者获取读者信任的方式,例如在原文第一段,Bogard举出自己明尼苏达湖畔生活的经历,向读者描述流星划过夜空的美丽、带给人的美好记忆,借用的修辞手法是personal experience(个人经历),这比引用他人的经历更容易得到读者信任,因此可以达到增强文字可信度的作用。
通过appeal to logic,作者利用逻辑推理让读者认同自己的观点。
例如原文第三段,Bogard想要强调黑暗对人体健
康的重要意义,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医学会」两所权威机构的研究结论,指出人体必需通过黑暗生成「褪黑素」(hormone melatonin),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Appeal to emotion是作者激发读者情感、引起共鸣的手法。
例如在原文第
五段,Bogard想要表现黑暗对人的启迪作用,就以梵高的名作《星夜》为例反问道:如果
在今天,梵高还能创作出《星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Bogard通过反问试图说明:即
使今天还有梵高一样的天才画家,也创作不出同样的作品,因为梵高所看到的星夜已不复存在。
这一反问句式将读者带入到问题中,可以更真切的思考黑暗的价值和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与作者的发生共鸣。
写作
写作分为「结构」和「语言」两方面。
结构上,文章可划分为三块:开头段(introduction),主体段(body paragraphs)和结尾段(conclusion)。
在开头段,考生需要点明作者观点,
并给出主体段将要分析的原文使用的三个论证方法。
主体段多分为三部分,每一段对应一个论证手法,内容包括这一手法所在的段落位置,具体内容,以及其产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论证手法时,考生可适当引用原文,但不宜过多,最好多「复述」(paraphrase)原文,以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写作功底。
描述论证手法产生的效果(即上文提到的appeal to credibility、appeal to logic和appeal to emotion)是主题各段的重点,分析的时候要切中要点,有理有据,切忌泛泛而谈。
在结尾段,考生需要重申原文的结论和论证手法,与开头段相对应。
语言上,考生需要做到的表达准确、多样。
「表达准确」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转述、解读原文内容;选词准确,避免含糊表达,不能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此外,考生需要遵循标准书面语规范,措辞正式、客观,避免使用偏主观的词(如you,I)或俚语(如用cop表示「警察」)。
「表达多样」不仅体现在选词上多用同意词,也体现在句式上: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交叉使用。
另外,句子之间衔接要清楚,流畅。
最后,因为新SAT考试是笔试,所以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做到字迹工整,容易辨认。
作者简介
刘晓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美文学硕士,英语专业8级。
曾担任英语老师、大学英语助教,学生跨越多个年龄段、不同水平。
参与「朗播网」托福、雅思、新SAT等多项产品研发,现为托福和新SAT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