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P h o t o g r a p h y
1
让我们来认识他们
伟大的摄影师和他们的经典
决定性瞬间——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
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
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
国庆日
美国国庆日,这位老太太准备在自己家悬挂国旗来庆祝这一节日,可惜她家的旗杆断了。
没有办法,她就把国旗被在身上。
她说:“在我心中不能没有这面国旗。
“这时,布列松迅速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
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
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
美国模范监狱所见(1975)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
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
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
来自巴黎的“平民”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
诗意的乞讨(1953)
一位盲女经常出入工薪阶层常去的咖啡馆和饭店,靠拉手风琴卖唱挣一点微薄的赏钱。
杜瓦诺为这种“诗意的乞讨”所吸引,花费了整天的时间跟踪拍摄
观画众生像
杜瓦诺的一个朋友在巴黎开了一家艺术品商店,有一次购进了一幅瓦格纳的人体油画挂在橱窗里,杜瓦诺认为不同的人观看这幅油画定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反应于是他躲在反光的橱窗玻璃后面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架好三脚架,进行了两三天“守株待兔”式的拍摄,结果“战果辉煌”。
心不在焉
这是杜瓦诺在罗蜜画廊里“守株待兔”抓到一个精采镜头。
那中年绅士的目光妙不可言。
还不下课
喜欢儿童,一心表现他们的天真活泼。
这张照片中的一个孩子,一边听课,一边抬头看墙上的钟。
其内心台词是:这钟怎么走得那么慢?怎么还不到下课时间?
冥思苦想(1956)这个小男孩似乎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他两眼望天,苦苦思索。
他身旁的另一同学则手托嘴边,闭眼深思。
这种把表现孩子们的稚拙作为重点表现方法跟我们常见表现聪明伶俐的切入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顽皮的孩子们(1934)
小学生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不老实,喜欢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
此照表现他们无缘无帮地按响一家住户的门铃。
等到主人闻声开门一看,孩子们早就逃得无影无踪。
目光
在巴黎的一家小酒店里,一对新婚夫妇在喝酒,陶醉在幸福之中。
他们的身旁,各有一位单身汉,显然还没有找到对象,只好瞪着眼睛,痴情地望着女售货员
搬运雕像(1964)
有一次,在应约前去拍摄广告的半路上,杜遇见几个工人正在搬运一尊女人的雕像,由于这座铜像十分沉重使得其中的两个工人不得不在雕像身上找出能够下手的着力点,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动作不太雅观。
而杜却发现了其中的妙趣
市政厅广场前的爱吻(1950)
此作由于情态真实自然,成为杜《巴黎之吻》系列照片中最受欢迎和最负盛名的一幅,并曾被各国报刊广泛采用,发行量达百万以上。
不许照(1952)
这张照片里的摄影师和小姑娘,尽管全都看不到脸面,但通过他们的双手,可以看出这一幕小小的喜剧。
杜在敏捷猎取日常生活有趣瞬间方面不愧是位大师,同时他从来都是以一种温柔、幽默的眼光来看待和表现这一切。
为时代面孔作传——加拿大肖像摄影师约瑟夫.卡什
英国文豪肖伯纳
海明威
被誉为"小提琴之王"的海菲兹
法国的碧姬.芭铎,简称B.B,外号“性感小猫”。
此照片摄于1941年12月,
是卡什的成名之作. 时年33岁. 在允许拍照的时间里,
丘吉尔总叼着一支雪茄, 神情闲散. 与人们熟知的坚毅, 自信, 镇定不相符, 于是卡什走近丘吉尔, 一把扯掉
了他嘴上的雪茄. 丘吉尔正要发怒, 卡什按下了快门. 就这样, 诞生了一幅世界名作.
摄影诗人——美国摄影家维斯顿
环境人像大师——美国摄影师纽曼
用生命在拍照——匈牙利摄影家罗伯特.卡帕
诺曼底登陆(1944,6,6)
一个忠诚战士的倒下1936年
罗伯特.卡帕镜头里的中国.1938
痛
废墟
难民
母亲的笑容
儿童乐园
废墟,家园!
社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巴西著名的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