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药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建议
医药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建议
你赞同李某的这种观点吗?她应该如何设计她的职业生涯呢?
我的点评:
李某的这种观点有待修正,她可以考虑职业生涯的横向发展以积累足够的经验,如果李某长期处于这种工作应付状态,可以考虑申请适时调换其工作岗位,以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对她来说做产品专员可能很难在职位上有多大上升空间,但可以在工作中分担一些同一职位,责任不同的工作。比如做市场部调研工作,再做市场策划,再向产品经理方向发展。
俗话说:
聪明人看人家做什么,智慧人看人家怎么做。以下各路线中的顺序是可以做跳跃发展的,不一定按部就班,但有个前提条件:
将来最有竞争优势的是有纵向经历的人士,在你的经验、资金、人脉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建议在纵向方向里做适当的跳跃发展(比如直接从地区经理就作到某公司总经理或自己创业等)。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真实案例让你学会“怎么做”。
案例(合伙创业商业公司路线)
赵某某师范学校毕业,90年代中期进入一家制药企业当商务代表,负责3个省的普药商务工作,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第三终端客户资源,2003年和几个医药界朋友(有在商业公司做采购的,有做过商业开票员、销售员的)合伙在河北成立一家快批公司,专门从事第三终端配送业务,公司客户已经积累到近4000多家。
案例2(职业经理人)
田某1989年毕业于某药科大学,进入一家合资药厂,先在研究所干了2年,后由于公司的业务需要,开始医药代表、主管、地区经理、大区经理的职业生涯,1997年跳槽进入另外一家合资制药公司任营销总监,2004年升任公司副总经理至今。
点评:
由本行业里的研发领域跨入营销领域,坚持在这个方向一直深度发展,值得借鉴。
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学术推广性比较强、有技术和专利或中药行政保护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需要做大量临床验证的,这给做研发、或有医院客户关系的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笔者身边有几位朋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从事这项生意了,公司收益很高,值得介入。
(一)营销领域路线
无论你是在制药行业、保健品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生物或诊断制剂行业、或这些行业的经销商,都一定涉及到产品营销的问题,所以营销路线也是大家都很热衷于发展的一条路线,不仅工作具有挑战性,而且时间自由、可以满足社交和物质、金钱方面的满足,在营销路线里主要有以下几中线路供你参考:
发展路线1:(初、中、高级)医药代表---主管---地区经理---大区经理---全国销售总监---营销总经理(或自我创业;或合伙创业;或开一家学术推广代理公司)。
(二)研发领域路线
也许你是一位专业成绩很优秀,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士;喜欢扎扎实实做些事情,又不适合,也不愿意自行创业或销售员的工作。那么你可以在研发路线里发展。
发展路线1:进入药检部门、制药公司、研发公司(所、机构、院校)先从做研发员(报批专员)开始,做职员或自行创业或与他人合伙创业(开小型新药转让公司)。
发展路线7:代表或经理---地区医药代理商---总代理---OEM虚拟经营
点评:
这几年做地区代理商的人越来越多,前几年进入比较容易,自从挂网招标和2006年行业整顿以来,收益率递减,甚至有的代理商改行,但如果有好的产品(独家或家数少的、中药保护产品、学术性强的)做地区代理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恶劣的市场环境里总还是有人活的很滋润的,问题是你要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给别人让位。如果你现在是一线代表,你要发展几家铁杆客户,再兼职找几个小品种,先自己代着做,忙不过来的话雇几个代表就离做代理商不远了。地区代理作好了,可以向OEM发展,即在自己的领地销售,又可以向全国招商,真正过上“即吃牛排又喝牛奶,而不养奶牛”的“牧主”生活。
点评:
未来一些公司的高端产品将以学术外包的形式来做营销,如果你从一线销售做上来的,熟悉市场,掌握资源,你将有可能在这方面有发展机会,如同在90年代初期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就是这种形式,首席代表挣的是工资加佣金(注意:
不是差价),要不要雇人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专业学术路线对你本人的专业背景(医药学或临床经验)要求比较高。
点评:
医药行业里大型的公司都有培训部门,如果你有意向这方面发展,从业经验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必要的,先从讲产品,各种会议主动发言,为自己的小团队做一些内容容易的培训,真正走到内部培训师的角色你至少要做到地区经理,有足够的从业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向专业培训师方向发展你还需要参加一些TTT培训,再拿几个证书或文凭,最主要的是你在业界的口碑和从业经历,因为人家花钱请你是买你十几年的成败经验的。
点评:
新药注册办法出台后,给小型研发公司打击很大,越是有危机的时候,越有可能充满机会,比原来低层次竞争高一段就可以活下去,比如做一些有难度的或专科药,或3+6的品种。如果做保健品、器械类项目转让则相对容易一些。
发展路线2:研发员(报批专员)---临床验证方向。
点评:
行业整顿以后,医药生产厂家在上新项目方面,大家越来越感受到同质竞争,狭路相逢,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或带金销售也随着反商业贿赂法的即将出台,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新项目的选择会比从前上一个台阶:
案例1(职业经理人)
冯某1997年毕业于某医科大学,进入一家合资药厂做医药代表,2000年升任该公司主管,2003年跳槽进入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任地区经理,2年后又升任大区经理,他的目标是2007年底前争取新的升职或另谋高就。
点评:
这是标准的职业经理人的路线,在一个行业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纵向向更高的职位发展,这是大多数白领成功生涯的典范,不好高务远,脚踏实地地在自己优势领域取得好的发展,也避免了自己创业带来的风险(即使有一天创业风险也相对小些)。
案例2(横向发展)
范某是OTC产品专业销售人员,业务非常过硬,常常在同事中出类拔粹,但他却不擅长表达和沟通,也不具备管理才能。范某所在公司是制药业界的著名上市公司,已经在京津沪等十二个城市成功地收购多家药厂,公司现正准备大力发展OTC业务。请问:
小范在这个组织内可以得到什么方向的发展呢?
我的点评:
对于小范的上司或人力资源部门,可为小范提供一个水平式的发展方向,即对缺乏管理才能的专长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在专长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接受一些相关训练,渐次往上发展,接管责任更大、内容更复杂的工作。对小范来说,他作过OTC开发、维护等工作,则还可以考虑向作全国OTC经理助理的方向发展,若集团公司OTC业务发展顺利,还可以向市场开发培训专员方向发展,发挥特长。
点评:
招商对公司来讲是一个营销战略打法,也将有一个惯性延续,应该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自己建立队伍去做营销,所以掌握一大批互信的区域代理商无疑将为你在业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证(有人会关注你的),也是最容易走向独立创立的一条线路,完成必要的原始积累你就可以向委托加工方向上发展了,现在通常是产品的OEM,未来将出现原辅料方面的OEM,我身边的几位朋友已经着手这方面生意了,因为OEM现在也成为红海了。
点评:
走医药商业营销路线也是医药行业不错的选择,你也可以先从商业公司的一名仓库管理员做起,再做开票员工作,熟悉掌握各类品种走向,手托上(厂家)下(终端)游,资源就是财富,然后走向做采购和商业公司经理的路子离你就不远了,不仅在公司可以有一个好的发展,渠道掌握后,你的收益可以不在公司实现。
发展路线3:招商代表---招商经理---全国招商总监(再向OEM总代理方向发展)。
案例1(代理商路线)
李小姐1998年进入医药行业,没有医药教育背景,先在南方的一家医药公司做起了某地级市销售代表,销售的是一个进口妇科产品,在治疗妇科某疾病方面,临床上医生认可度很高,2001年她从公司市场部了解到这个妇科产品国内已经有药厂报批仿制,经过多方打听,她心中有了数。2003年春节刚过,李小姐觉得经过这几年打拼,也该自己独立做些事情了,于是毅然决定从那家医药公司辞职,做起了某药厂的地级医药代理商,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个抗生素品种,凭借自己的原有业务关系很快开发了6家医院,由于开发、客户维护都需要自己亲自出马,李小姐自感有点力不从心了,后来拉起一个3人小队伍。过了半年多,国内的那家报批“ABL”药品的制药公司的仿制药开始在全国招商销售,李小姐由于既熟悉产品又熟悉希望代理的市场,一举取得了某地级市的代理权,她带领自己的团队迅速打开了这个市场,人员增加到5人,李小姐不满足于自己在一个地级市发展,因为她的目标是做省乃至全国级的大代理商,于是她的第二步计划就是进军省会某市的医药代理市场,由于她的团队的出色表现,所以厂家也同意了她做10家医院的开发的申请,在她安排好她的原来地级市场的人员和业务后,带领一名骨干正式进驻某市。1年后,李小姐的团队终于发展到了30多人,还做了几个产品的省级代理,现在正在向委托加工方向发展中。
全才领导专才,如果你是这类通才,好好努力吧!
案例2(代理商路线)
李某1992专科院校毕业(非医药学背景),进入一家保健品生产企业负责石家庄市场的开发销售工作,由于吃苦肯干,又善于客户维护,他的客户很爱和他合作,1997年自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始代理南方某知名保健品和另一公司的减肥茶,2001年又竞标取得某知名减肥产品的河北省的总代理权,2005年李某在北京注册自己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产品迅速在全国市场中成为畅销产品。现正在策划启动品牌大战略方案,事业蒸蒸日上。
点评:
这也是原来我团队里的一个真实案例。医药营销路线有大量非医药、营销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士取得了成功,成功因素在于:
一但选择了这个领域,就要有从头学起、从头干起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随处留心行业机会,大胆尝试,往往比科班出身经理人出头更快,保健品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其他行业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没有几个是学土木、建筑专业,这也映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点评:
这是入道产品策划的必经之路,你要努力使自己有至少2个产品的成功策划案例,哪怕是某一段的参与者或助理,为更好地推广自己,你可以经常写一些案例、文章来发表(不要无病呻吟,让人家读完你的文章觉得没有一点亮点或深的触动,求质求量相结合),或美其名创造几个营销概念(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