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编辑记者证资格考试资料整理(业务、基础)
编辑记者证资格考试资料整理(业务、基础)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论点的要求1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集中
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舆论监督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浅”,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把政论和深刻道理用受众易接受的方式表述2平易亲切(a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位置b吸引受众直接参与评论)3更生动4论述性语言与画面语言结合,道理上说服人,画面上感染人,情感上打动人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 2、时间同步性 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5、对设备依赖性强 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1、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稳定性低 3、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线索来源: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 3、来自受众的信息 4、从其他媒介获得。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场自然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
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