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解读
因此,对《老办法》需调整和修订。
一、《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背景
3、信用监管、部门协作以及社会共治的新型监管 理念要求修订与调整《老办法》。
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 管体制,强调部门协作,要求信息共享、公示,同 时提出社会共治的要求,这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 使得《老办法》显得不相适应,必须调整与修订。
2、《老办法》完全删除的条款有9条之多。
⑥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间作出处理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解除查封、扣押。
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 处理决定后应当立即解除查封、扣押。被查封、扣押的易腐烂、变质的财物根据本办法 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已经先行拍卖或者变卖的,应当返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全部 价款。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3、提升监管效率,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新办法》体现了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核心思想。面对 快速增长、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监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办法》立足信用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理念, 把信息共享、信息公示、协同共治等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有 利于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⑤第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15日;案 件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15日。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 损毁。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易腐烂、变质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人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留存证据后先行拍卖或者变卖。
②第六条:对于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但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或者已经取得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依 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 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 营业执照。——既然法律法规有规定,在本办法中无需赘述。
《老办法》有罚款行政、简单执法之嫌,不仅罚款额度大,而且 自由裁量幅度也太大。《新办法》强调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与社会 共治。(无照经营:老办法 5万-50万,新办法 1万元一以下;为 无照经营提供仓储、运输等:老办法5万-50万,新办法5000元以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主责作用,有利于解决查处无证无 照经营活动中界定难的问题。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 的重要意义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1、顺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 施的需要。
《新办法》按照“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 要求,明确了工商部门和许可部门对无照无证经营的查处权限, 厘清监管职责,有利于构建权责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透 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 巩固改革成果。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放管 服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形势的变化 使得老办法“以管为主、立足取缔”的立法宗旨完全不能适应。 因此,有必要调整和修订《老办法》。
一、《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背景
2、职责界定与“四个谁”原则不一致,不适应当前事中事后监 管的需要。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解读
一、《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背景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三、新老办法之比较 四、实施《新办法》需要研究和有待进一步明确 的若干问题
一、《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背景
1、立法环境与目的发生了巨大变化。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老办法)是国务院2003年1月制 定的,当时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五 小”(小火电厂、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小炼油厂和小钢铁厂) 等无证无照经营活动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江苏来说,主要是“小 水泥厂、小钢铁厂、小化工厂、小纺织厂、小砖瓦厂”等问题比 较突出,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厂无证、无照经营,严重扰乱 市场秩序,亟需立法予以查处。
《老办法》偏重无照经营、轻视无证经营,造成行政监管职责 不分、相互推诿、扯皮。《新办法》按照“事实行为类型化”的 方法,合理区分了“无证经营”“无照经营”及“无证无照经营” 三种情形,并分别确定了查处机关,贯彻了“四个谁”的原则。
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2、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创业创新的需要。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可以解 决过去长期存在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考量各地 的具体实际,来确定哪些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形,而不是一刀切。
《新办法》有五大亮点:一是取消了取缔的说法,避免一概取缔的简单化 执法,而且如何取缔无法落实;二是区分了无证与无照经营行为,强调了审 批部门的监管职责;三是扩大了无照经营的豁免查处范围,即缩小了查处范 围,体现了政府鼓励创业精神;四是大幅降低了处罚幅度,体现了柔性执法; 五是引入了信用监管的理念,与商事制度改革相契合。
依照本办法规定,被查封、扣押的财物应当予以没收的,依法没收。
⑦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使用或者损毁被查封、扣押的财物, 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⑧第十六条: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责令改正,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 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3、《新办法》新增的条款有3条。
①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无证无照经 营查处工作,建立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工作机 制。
《老办法》没有地方政府职能的规定,但是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涉及多个社会管 理领域、众多行业管理部门,需要政府统一领导,牵头抓总、协调指导、齐抓共管, 实践中各地政府也都建立了联席会议等制度进行协调。尤其是根据《中央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做好将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纳 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工作的意见》(综治办〔2010〕44号)要求,各地都 建立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办、 工商局以及公安、财政、文化、卫生、国土、建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农业、 环保、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市场审批、登记、建设、管理部门参加,办公室 设在工商局。《新办法》将实践中的做法上升到法规的正式规定。
过去的实践表明,虽有联席会议但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查处取缔无照主要是工商部 门的事,因此,职能界定不清,容易推诿扯皮,《新办法》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协调,避免部门推诿扯皮或单打独斗,防止出现“三不管”。
3、《新办法》新增的条款有3条。
②第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查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 责,密切协同配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 处职责的无证无照经营,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三、新老办法之比较
三、新老办法之比较
《老办法》共22条,《新办法》只有19条。 1、完全相同的条款:1条。 2、完全删除的条款:9条。 3、新增的条款:3条。 4、修改变化的条款:12条。
1、完全相同的条款只有1条。
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制定本办法。
本条主要规定了查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通报等协同监管措施。
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国发 〔2015〕62号)提出:“(八)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2016年底前,地 方政府要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 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区分涉密信息和非涉密信息,依法实施对企业信 息在采集、共享、使用等环节的分类管理,依法予以公示,并将有关信息记 于相对应企业名下。通过构建双向告知机制、数据比对机制,把握监管风险 点,将证照衔接、监管联动、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有机贯通,支撑事 中事后监管。”
《老办法》的职责界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部门职责不清。在多个执法机关负责查处无证无照、无证有照中存在相互推诿、 扯皮现象。
二是工商部门责任过重、容易被社会误认为是“兜底”部门。如,车库开店是无照经 营的重灾区,涉及棋牌、副食、餐饮、理发等多种行业,但在实际中,部分地方政府 并不区分是否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是否涉及许可审批事项,是否涉及 治安扰民或者环境污染,存在只要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无论是利用何种场所,都是工 商部门处理的想法。不少地方,车库开店的专项整治、投诉举报,均由工商部门牵头 或者兜底处理。
2、《老办法》完全删除的条款有9条之多。
①第三条:对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许可审批的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 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经营活动,许可审批部门必 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许可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 须凭许可审批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核发营 业执照。——与当前先照后证改革形势不吻合
③第七条:许可审批部门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依法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者其他 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吊销、撤销许可 证、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或 者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新办法》第八条中已有明确,且国务 院【2015】62号文中也有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要求。
《新办法》立足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限定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放宽了对创新性营业行为及民 生性营业行为的要求,做到“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为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