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2009-2010学年第 1 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页;考试时间分钟;任课教师马利;出卷时间2009年12月学院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由n台计算机构成的并行计算机中,其运行程序的加速比一般都小于n,其主要原因是___ A__和__ B____。
程序中有不能并行的串行部分存在通信开销2.在计算机系统当中,根据应用条件和硬件资源的不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采用A___传送、B __传送和C___传送三种方式。
并行串行分时3.完成浮点加法或减法时,需要进行对阶、求和、规格化和舍入等步骤,在对阶时,使A 阶向B 阶看齐,使小阶的尾数向C 移位,每D 移一位,其阶码加1,直到两数的阶码相等为止。
小大右右4.在多级存储体系中,Cache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___A___,虚拟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__B___。
匹配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主存和辅存之间的速度5.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都属于A___存储器结构。
但是前者采用B___技术,而后者采用C___技术。
并行空间并行时间并行6.相联存储器不是按地址而是按_ A__访问的存储器,其在cache中存放_ B__在虚拟存储器中存放_ C__。
内容行地址表段表,页表,快表7.常用的地址映象方法有 A 、 B 、组相联映象三种。
全相联直接相联8.总线的通讯方式有A和同步两种。
异步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计算机中使用总线结构便于增减外设,同时。
CA. 减少了信息传输量B. 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D. 三者均正确2.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其缺点是。
CA. 传输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B. 传输的地址和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C. 不能同时具有两个总线主设备D. 不能同时使用多于两个总线设备3. 指令周期是。
DA.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B.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C. 时钟周期时间D.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4. 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DA. ALU结构不同B. 数据通路不同C. CPU寄存器组织不同D. 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的构成方法不同5.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BA. 每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B. 每条机器指令由一段微程序来解释执行C.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D.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6. 在指令格式中,采用扩展操作码设计方案的目的是。
CA. 减少指令字长度B. 增加指令字长度C. 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指令操作的数量D. 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寻址空间7.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BA. 实现存储程序的程序控制B. 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C. 可以直接访问外存D. 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8. 微程序控制器中,“存储逻辑”是指将控制逻辑存储在中。
AA. ROMB. RAMC. PLAD. Cache9. 某浮点机,采用规格化浮点数表示,阶码用移码表示(最高位代表符号位),尾数用原码表示。
下列哪个数的表示不是规格化浮点数。
BA. 阶码:1111111 尾数:1.1000 (00)B. 阶码:0011111 尾数:1.0111 (01)C. 阶码:1000001 尾数:0.1111 (01)D. 阶码:0111111 尾数:0.1000 (10)10. 最早提出“存储程序”概念的是:。
BA.Babbage B.V·Neumann C.Pascal D.Bell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按步骤写出的10001101海明码(无步骤不得分)K=8 r=4位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Pi占位: p1 p2 b1 p3 b2 b3 b4 p4 b5 b6 b7 b8p1: b1 b2 b4 b5 b7p2: b1 b3 b4 b6 b7p3: b2 b3 b4 b8p4: b5 b6 b7 b8p1=b1@b2@b4@b5@b7=0 @为异或p1=b1@b3@b4@b6@b7=0p1=b2@b3@b4@b8=1p1=b4@b5@b6@b7@b8=1所以海明码为: 001100011101G1=p1 @b1@b2@b4@b5@b7=0G2=p2 @b1@b3@b4@b6@b7=0G3=p3 @b2@b3@b4@b8=0G4=p4 @b4@b5@b6@b7@b8=0所以G1G2G3G4=0000经过检验无错(2)x= -0.1101,y=0.1011,用补码一位乘法求[x ×y]补=?解 [x]补=11.0011,[-x]补=00.1101 (用双符号表示)[y]补=0.1011 (用单符号表示)部分积 乘数 y n y n+1 说 明00.0000 0.10110+ 00.1101 y n y n+1=10,加[-x]补00.110100.01101 0.1011 右移一位得P 100.001101 0.101 y n y n+1=11,右移一位得 P 2+ 11.0011 y n y n+1=01,加[x]补11.01100111.1011001 0.10 右移一位得P 3+ 00.1101 y n y n+1=10,加[-x]补00.100000100.01000001 0.1 右移一位得P 4+ 11.0011 y n y n+1=01,加[x]补11.01110001 最后一步不移位即 [x ×y]补=1.01110001四、综合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请画出三总线结构CPU 内存内存总线IOP(通道)系统总线I/O 接口I/O 接口I/O 总线…2、某假想机主要部件如图1所示。
其中:M ——主存储器 MBR ——主存数据寄存器IR ——指令寄存器, MAR ——主存地址寄存器PC 一—程序计数器 R 0- R 3——通用寄存器C ,D ——暂存器要求根据此数据通路图,画出加法指令“ADD(R1),(R2)+”的执行流程图。
该指令的含义是进行求和操作,源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R1中,目的操作数寻址方式为自增型寄存器间址方式(先取地址后加1)。
图1 数据通路图3、某16位机器所使用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如下所示,该机有2个20位基址寄存器,4个16位变址寄存器,16个16位通用寄存器,指令汇编格式中的S(源),D(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m是主存的一个单元,三种指令的操作码分别是MOV(OP) =(A)H,STA(OP)=(1B)H, LDA(OP)=(3C)H, MOV是传送指令,STA为写数指令,LDA为读数指令。
15 10 9 8 7 4 3 0OP —目标源MOV S,D15 10 9 8 7 4 3 0OP 基址 源 变址 STA S,M位 移 量15 10 9 8 7 4 3 0OP — 目标 LDA S,M20位地址(1)第一种指令是单字长二地址指令,RR 型;第二种指令是双字长二地址指 令RS 型,其中S 采用基址寻址或变址寻址,R 由源寄存器决定;第三种也是双字二地址指令,RS 型,其中R 由目标寄存器决定,S 由20位地址(直接寻址)决定。
(2)处理器完成第一种指令所花的时间最短,因为是RR 型指令,不需要访问存储器。
第二种指令所花的时间最长,因为是RS 型指令,需要访问存储器,同时要进行寻址方式的变换运算(基址或变址),这也要时间。
第二种指令的执行时间不会等于第三种指令,因为第三种指令虽也访问存储器,但节省了求有效地址运算的时间开销。
4、据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图简述工作过程OP 指令寄存器IR 地址转移逻辑微地址寄存器状态条件………微命令信号控制存储器S 字段控 制 字 段地址译码微命令寄存器图3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工作过程1 取机器指令 CM --取指微指令---→ UIR --微指令字段-→ 译码器 –微命令--→主存 ---机器指令→ IR2 转微程序入口 IR ---操作码-→ 微地址形成电路 ---微程序入口--→ UAR ---→CM----首条微指令--→ UIR3 执行首条微指令: UIR ----微命令字段-→ 译码器 -----微命令-→ 操作部件4取后续微指令 : 微地址字段现行微地址 ----→ 微地址形成电路----后续微地址---→UAR----→运行状态CM ----后续微指令-→ UIR红色字体为箭头上的字5、有一个16K ×16位的存储器,由1K ×4位的动态RAM 芯片构成(芯片内是64×64结构),问:(1)总共需要多少RAM芯片?(2)存储体的组成框图。
(3)采用异步方式,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 ms,则刷新信号周期是多少?(4)如采用集中式刷新方式,存储器刷新一遍最少用多少读/写周期?(1)芯片1K×4位,片内地址线10位(A9--A0 ),数据线4位。
芯片总数为:(16K×16)/(1K×4)=16×4=64片(2)存储器容量为16K,故地址线总数为14位(A13─A0),其中A13A12A11A10通过4:16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CS0─CS15。
(3)刷新信号周期为:2ms/64=31.3us。
(4)若用集中式刷新,则刷新一遍用64个读/写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