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甸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综述

寻甸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综述

寻甸土地调查报告一.寻甸的地理位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滇东北之要冲,贵昆铁路,昆曲、嵩待高速公路从县内经过,境内乡乡通了油路,交通十分便捷。

在昆明市东北部,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

东临马龙、沾益、会泽,有公路穿山越岭相连;西与富民、禄劝相依;北与东川市、会泽县接壤,有东川铁路相通;南接嵩明,川原平衍。

全县土地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从东到西纵距80余公里,由南至北绵延60余公里。

二、寻甸的地形地貌寻甸地形中部与北部偏高,西部与东南偏低。

境内山脉起伏,沟壑纵横。

东有小尖山,小凉山,凤梧山;西有大黑山,九龙山;南有老黄山;北有石老虎山等。

有名的山峰90余座。

位于中部的六哨乡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

阿旺和金源两地交界处的巨龙梁子,高达3294米,突兀于群巅之上。

位于西部的鸡街、马街和东南部七星、河口区,海拔在2500米以下。

最低点是金源乡沧溪乡小树棵,海拔仅有1450米。

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

有大小不等的坝子80多个,点缀在群山与河谷之间。

其中仁德坝子较大,面积有85.9平方公里。

坝子里田地相连,村落依山傍水。

水田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坝子,5个(仁德、果马、马街、鸡街、牛街),千亩以上的河谷槽坝有10个(七星、金所、河口、功山、金源、柯渡、先锋、尹武、可郎、摆宰)。

这些坝子和河谷槽区的总面积20余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是水稻包谷的主要产区。

其余均属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境内沿小江断裂带常有地震发生。

据记载,1713年发生过6.5级强震。

1927年,发生过6级强震。

水源蕴藏量大,明溪暗流汇合,有大小20余条河流和一个天然湖泊——清水海。

这些河流和湖泊,宛若镶嵌在绿树丛中的玉带和宝石,使江山生色。

主要河流有牛栏江、柯渡河、四甲河、功山河、大白河等。

最大的河流牛栏江是金沙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源于嵩明县嘉丽泽,自南而北,贯穿县境,长约70公里,经塘子、城关、七星、河口四个乡镇,流入会泽县。

寻甸县属昆明市辖县,全县辖16个乡(镇),173个村委会,总人口50.5万,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占21.8%。

三、寻甸资源概况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山峰90多座,属梁王山系,最高海拔3294米,最低海拔1480米,有大小河流20多条,一个天然湖泊清水海,全县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充沛。

气候温和,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

寻甸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铅锌、重晶石等,蕴藏有优质褐煤3.5亿吨,磷矿2.1亿吨,硅藻土4亿吨。

寻甸的名优土特产主要有清真牛干巴、板栗、蜂蜜等,农产品有玉米、稻谷、洋芋、荞子、大豆、烤烟、油菜、小麦、大麦、蚕豆、芸豆,其中烤烟、芸豆、洋芋等在国内外均占有一定市场。

清水海引进北欧先进养鳟模式,培养出红肉彩虹鳟鱼,其品质可与北欧鲑鳟鱼相媲美。

四、寻甸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因素,将寻甸县土地分为了8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

有大小不等的坝子80多个,点缀在群山与河谷之间。

其中仁德坝子较大,面积有85.9平方公里。

坝子里田地相连,村落依山傍水。

水田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坝子,5个(仁德、果马、马街、鸡街、牛街),千亩以上的河谷槽坝有10个(七星、金所、河口、功山、金源、柯渡、先锋、尹武、可郎、摆宰)。

这些坝子和河谷槽区的总面积20余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是水稻包谷的主要产区。

其余均属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五、寻甸土地利用现状经调查,现寻甸县土地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占18.24%,园地面积约占0.86%,林地面积约占62.43%,牧草地约占1.3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30%;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约占7.86%。

六、寻甸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寻甸各类型土地利用占总面积比例(%):年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用地及工矿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2003年19.78 0.53 69.86 1.28 4.67 3.882008年19.13 0.69 71.48 1.30 4.83 2.572013年18.24 0.86 72.43 1.31 5.30 2.86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十年来,耕地的利用呈现下降趋势,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大力倡导退耕还林和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同时,园林、林地、牧草地和居民用地及工矿地的利用则呈现上升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要量也随之加大。

于此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就需要更多的园林、林地、牧草地来进化空气、避免水土流失……七、寻甸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分析1、合理性范例在群山与河谷之间,有大小不等的坝子80多个,面积20余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坝子有5个,是水稻、玉米主产区。

耕地面积58万亩,这些地方的土地肥沃,而且水分充足,大部分都用来种植水稻,小麦和烤烟。

这些土地虽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经济价值,但对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不合理性范例乱砍滥伐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别是山地;此外开发商圈地(如果是真的盖起了房子来卖还好说,但很多开发商只是圈地,然后任由土地荒芜);抛荒撂荒(种地不赚钱,许多年轻农民干脆不种地了),许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土地荒芜。

失去了利用价值。

这些都是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

八.寻甸土地发展状况。

寻甸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寻甸县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马铃薯、蔬菜、蓝莓、肉牛、肉羊和都市农庄六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成立园区管委会,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2、在主要公路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土地逐渐向大户、企业集中,促进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4、园区面积5%可作建设用地指标,切实保证项目落地;5、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完善园区农业基础设施;6、内培外引龙头企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7、争取特色水果种植享受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8、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园区建设。

九.问题和解决措施(一)、存在的困难(1)存在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符等问题,储备土地与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间存在差异,一旦新上项目,需要临时调规,而国家对规划调整的要求十分严格,审批程序和时间很长,不能及时保障用地需求,也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

(2)报批程序复杂,用地单位环节多、时间长。

从严格管理土地的角度出来,新增建设用地报批需逐级申报,层层把关,而且要求采取会审方式进行审查,一般建设用地报批至少要半年以上。

而一些项目用地单位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缺乏主动性,涉及用地报批的相关报件资料提供不及时、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又不及时根据要求补充完善,一拖再拖,导致用地报件不能及时上报。

还有些往往在用地手续报批之前先行使用土地,也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3)用地报批过程中,需缴纳失地农民保障金,不少用地单位缴纳不及时,不办理占用林地相关手续等相关问题,致使报批时间延长;在省政府批准后,部位单位未及时缴纳相关税费,导致无法拿到批文,无法供地,又导致寻甸县供地率低,并直接影响下一年用地报批。

根据省厅要求,今年9月底前未缴清已批用地相关规费的县(市)区,将暂停审批2012年度建设用地,给寻甸县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一些用地单位在获得农用地征转用及供地报批后,不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缴纳不完全,造成土地供地率低,也直接影响了用地报批工作。

(4)征地实施难。

一是征地补偿标准普遍比较低,目前,寻甸县执行的是2009年《云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片区综合地价补偿标准》,与当前寻甸县生活水平、物价涨幅、社会发展不相协调。

而随着土地出让价格的越来越高,与征地补偿标准更新慢、补偿低的对比,也使被征地户产生较大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征地工作的实施。

二是类区价差偏大,各类区均反映年产值标准过低,就寻甸实际而言,全县分为一、二、三、四类区,各类区年产值标准不同,形成补偿标准的高低,也容易造成被征地户的抵触情绪。

三是就目前来看多数征地补偿多以货币形式补偿,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途径单一,从短期看,被征地户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但从长远看,安置费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由于缺乏长远的安置措施,加上农民自身的理财能力和投资能力偏弱,往往容易“坐吃山空”,难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二)、对策及建议(1)科学规划,从规划计划中“拓”地。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对用地项目的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

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韧性,减少今后局部调整、修改规划的次数。

用足用活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差别性用地保障政策,坚持“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确保用地,重大基础设施、新兴战略性产业优先供地”原则,科学计划,统筹安排,把指标用在资金到位、前期准备工作进度较快的重点项目上,确保有限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用在刀刃上。

(2)转变用地方式,贯彻落实“用地上山”新政。

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重大决策,加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力度,用活用足政策,有效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减少工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对耕地尤其是坝区优质耕地的占用,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推进城镇上山、产业上山,优化城乡布局,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

(3)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一是四是三是明确用地重点保障方向。

优先保障省政府20项重点工作、“三个一百”、“五个一百”、“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及重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引导项目用地“四集中”;二是进一步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探索和研究集约用地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53号令《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向用地单位及个人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坚持严格管理,走节约用地发展之路,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做法,认真执行国家《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等建设用地定额管理规定,按法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核定项目用地面积,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坚决纠正投资商要多少给多少的错误做法,杜绝宽打窄用,囤地居奇等浪费土地问题。

(4)严格征地制度落实,切实维护被征地户利益。

一要严格征地拆迁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