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本原则
思考:结合法律保留原则分析劳动教养制度和收容遣送制度的违法性。
• 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 “法”?
• 行政合法性原则,指不仅要符合议会的立 法,也要符合行政机关的立法。这表明, 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也在不断发展,具 有时代的内容和特征。在我国现阶段,行 政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活动时 应遵循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行政规章等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四)法律保留
• 法律保留本意是指有关人民基本权利限制 等重大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 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自行规定,行政机 关如加以规定必须有法律的授权。
补充内容
法律保留
含 义
指有关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重大立法事项,必须由 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自行规定,行政 机关如加以规定必须有法律的授权。 1、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界限 2、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
• 案例: • 某市工商局按《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的规定,以授权书的形式授权市林业局实施 对市场销售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查处。某日, 某市林业局在某大酒店查获了一只准备宰杀的 穿山甲,重4.4千克遂以该酒店非法收购国家 重点保护二级陆生野生动物为由,依据《野生 动物保护法》第35条第一款、《陆生野生动物 保护实施条例》第37条、《民法通则》第61 条第2款之规定,作出三项处理决定:
• • • •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 (一)法律性 (二)部门法特定性 (三)运用的普遍性 (四)可操作性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指导功能 指导行政法律规范制订、实施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 基本使命。 (二)整合功能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维系着行政法制 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三)补缺功能
• 综合上述各家观点,并结合我国行政法制的发 展和行政法治的实践,我们认为,所谓行政法 基本原则,是指反映现代民主宪政精神,集中 体现行政法的目的和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规范 之中,并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规 范行政行为实施和行政争议解决的基本准则和 原理。 •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蕴涵着行政法的精神实质, 是行政法的具体原则和规则存在的基础;反映 着行政法的价值目标,是行政法理论中带有基 础性、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念:
•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 政法律关系之中,作为行政法的精髓,指导行政法的制订、 修改、废除并指导行政法实施的基本准则或原理。 •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行政法制订、执行、遵守 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 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 •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 权的获得、行使及对其监督的基本准则。也是揭示行政法基 本特征并将其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合法行政 二、合理行政 三、程序正当 四、高效便民 五、诚实守信 六、权责法行政原则的首要内容,贯穿于行政权力的
始终,是指导、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的基本准则。 • (一)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力都应当由法 律予以创设和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应当以 法律为依据。非依法律取得的权力都应当被推定为无权限, 非依法律规定行使的权力应推定为无效。 (二)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 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这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 行政。
• (四)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 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 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 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 的基本价值观念。 • (五)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其效力贯穿于全部行 政法规范之中,能够集中体现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和 行政法的主要矛盾,并反映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 政精神,对行政法规范的制订与实施具有普遍指导 意义的基础性或本源性的法律准则。
理 解
《行政处罚法》第9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 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才能设定”,即为绝对保留
《立法法》第9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行制定行政法规,但有关范围与刑罚、 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 等事项除外”。
(三)法律优先
1.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下位法的法律规范, 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法律相抵 触。
2.在法律原无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后,一旦法律 就此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根据法律优先的精神,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行政机关制定法 律规范适用的是“根据”原则,而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地方性法律规范适用的是“不抵触”原则。
• 被告有无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主体资格和职权
案例探讨
• 某娱乐公司于浦东新区博山东路463号开设 卡拉OK、KTV包房,开设于居民居所楼下, 居住于楼上的居民因受噪声污染,高某状告被 告上海市社会文化管理处,要求法院撤销被告 违法颁发的文化经营许可证。法院经审理查明, 按照《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 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的权限在文化娱乐场所所 在地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而不在上海市社会 文化管理处,故判决撤销其颁发的文化经营许 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
• 因为市人大《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第十 六条第二款中对颁证主体已作了明确规定,即在星 级宾馆外的其他地方开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 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 十日内提出审批意见,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准;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提请核准报告之日 起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经核准的,由区、县文化 行政管理部门发给《文化经营许可证》。本案第三 人某娱乐公司的住所地在本市浦东新区博山东路4 63号,故应由浦东新区文化市场管理处向第三人 颁证。被告向第三人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行为超 越了其职权范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 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2目、第4目的规 定,应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