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⑴将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若细胞浓度与外界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X)水势相等⑵若Ψp=Ψπ将其放入L溶液中,V不变(X)变小Ψw=0放入纯水中V不变⑶若Ψw=Ψπ,将其放入纯水中,则V不变(X)有Ψp、Ψπ、Ψg的影响⑷有一充分为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V不变(X)变小。
如何确定一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须元素a:溶液培养法:亦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b: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
判断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标准 a:不可缺少性:缺乏该元素时不能完成生活史b:不可替代性:有专一缺乏症,加入其它元素不能恢复c:功能直接性:缺素症状是由元素直接作用,并不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等的间接作用。
植物必需元素有哪些生理作用一般生理作用:①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②生命活动的调节者③参与植物体内的醇基酯化④电化学作用参与调节,胶体的稳定和电荷的中和等⑤缓冲作用。
N:生命元素:AA,核酸,激素,维生素等。
叶片等营养体的生长 P:⑴是磷酸磷脂的组成成分⑵促进物质运输,糖类转移,生殖器官长得好 K: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以离子存在,调节气孔开闭,某些反应中酶的活化剂 Ca:⑴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⑵信号物质:第二信使⑶中和有机酸:果实成熟时的酸味消失。
植物缺绿病症有的出现在顶端幼嫩枝叶上,有的出现在下部老叶上,为什么举例说明缺绿元素有:N,Mg,Fe,Mn,Cu,Zn,其中既有可再利用元素,也有不可再利用元素。
N是可移动元素,缺乏时老叶先出现症状,Ca是不可移动的元素,缺乏时新叶先出现症状。
ATP酶是如何参与矿质元素的主动转运的首先,H+-ATP酶水解ATP释放能量,将H+逆电化学势梯度泵出细胞,形成跨膜的质子驱动力,在质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启动其它载体和离子通道,将物质运输过膜,除H+向胞外转运直接消耗能量外,其它物质的跨膜都不直接消耗能量,但却依赖于H+转运形成的电化学势梯度,所以其它转运过程间接需要代谢能量。
说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特点叶绿素a:蓝绿色,大部分用于补光,少部分用于强化光能叶绿素b:黄绿色,全部用于补光。
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关合磷酸化机理根据化学渗透学说,光合电子传递的作用是建立在一个跨类囊体的质子动力势能,在质子动力势能作用下,类囊体摸上的ATP合成酶合成ATP,根据化学渗透学说,光合磷酸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质子动力势的建立,二是ATP的合成。
Pi+ADP--ATP(条件是PMF和ATP合成酶)简述C4植物与CAM植物在糖代谢途径上的异用相同点:都是低CO2浓度和干旱等逆境条件下形成的光合碳同化的特殊适应类型。
不同点:C4两次羧化反应是在空间上分开--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CAM两次羧化反应是在时间上分开——白天和晚上。
如何理解蔗糖是高等植物韧皮部光合同化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最主要原因是蔗糖的运输效率高:(1)蔗糖是光合产物的主要形式(2)蔗糖的溶解度高,在0℃时,100ml 水中可溶解179克蔗糖。
在100℃时,可溶解487克(3)蔗糖是还原性糖,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也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不会中途终止运输,此外蔗糖的糖苷键水解时所需的能量较多。
试述同化物是如何装载和卸出筛管的装载:同化物以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主动运输途径:质外体途径(主要)共质体途径机理:①装载途径与所运输糖的形式有关②蔗糖装载机理(蔗糖——质子共运输)卸出:光合同化物从SE—CL复合体运出并进入库C(接受C)的过程库端韧皮部的卸出和源端的装载基本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途径:①共质体途径:SE—CL 复合体与周围C间有胞间连丝②质外体途径:SE—CL复合体与周围C间缺少胞间连丝。
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和实验依据(1)端源: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2)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3)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1)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2)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差(3)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两个特点:(1)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2)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支持证据:(1)在白蜡树干中,随着浓度高度增加,韧皮部的糖浓度增大,当秋季落叶后,这个糖浓度梯度消失,说明源库两端存在着糖浓度差(2)韧皮部中存在正压力(蚜虫吻针实验)(3)筛管通畅,切片前将植物迅速冷冻不支持证据:韧皮部存在双向运输,这与集流的单方向性相矛盾。
简述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试述同化物分配的一般规律①按库原单位分配: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营养生长是茎叶,生殖生长是果实和种子。
③就近分配,同侧运输:一个库的同化物主要靠它附近的源叶来供应,同一方位的叶制造的同化物主要供给相同方位器官④功能叶片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⑤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作用①促进生长 A双重效应 B 不同器官对IAA名感性:根>芽>茎 C 离体器官效应明显,对整株效果不明显②促进器官与组织的分化③诱导单性结实:调运养分,形成无粒果实④引起顶端优势⑤其他效应:促进开花(雌)、抑制花朵脱落、疏花疏果(高浓度)、向光性、向重力性、影响性别分化、保花保果(低浓度)赤霉素在生产上有哪些作用GA 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A 促进整株生长,离体器官作用不大 B 促进节间的伸长,不是节数的增加 C 无高浓度抑制②打破休眠:A 促进马铃薯块茎发芽B 促进需光、需低温种子发芽C 打破大麦休眠,加速酿酒过程③促进抽苔开花④诱导单性结实⑤影响性别分化、促进雄花分化⑥其他效应:养分的调运,促进植物座果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⑦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素有哪些作用CTA ⑴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促进叶片扩大,横向加粗)⑵延迟叶片衰老:①清除活性氧②阻止水解酶产生,保护核酸蛋白、叶绿素不被破坏③吸引营养物质向CTK所在部位运输⑶影响组织分化⑷促进色素生物合成⑸促进侧芽发育⑹促进果树花芽分化⑺促进雌花分化⑻促进气孔开放⑼解除某些需光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ETH ⒈改变生长习性:a 三重反应,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促进增粗生长 b 偏上生长⒉催熟果实⒊促进脱落和衰老:离层形成⒋促进次生物质分泌⒌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⒍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诱导次生物质(乳腋)分波。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感受低温春化作用的部位①种子春化型:一年生,部位是胚②绿体春化型:二年生,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简述光周期现象的特点,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感受部位是叶片,反应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时间因植物而异。
应用:1.引种:生长季北方日照长,南方日照短 a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开花晚,易受冻,引早熟种 b 长日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引晚熟种 2.控制花期:a 延长或缩短日照时间,控制开花 b 解决花期不遇3.维持营养生长,抑制开花4. 缩短育种年限。
简述植物开花的ABC模型的主要内容 (A)野生型(B)C功能丧失导致了A功能在花分生组织中的扩展(C)A功能的丧失导致了C 功能再分生组织中的扩展(D)B功能的丧失导致了仅有A和C功能的表达。
花的四轮结构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分别有A、B 和C三组基因决定,这三类基因突变都会影响花形态建成,尤为重要的是影响花的性器官产生,其中控制雄蕊和心皮形成的那些基因是最基本的性别决定基因。
简述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⒈过时的生长a. S型生长曲线。
肉质果实,慢-快-慢。
b. 双S型生长曲线。
核果和某些非核果-,慢-快-慢-快-慢。
⒉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的现象⒊果实成熟的色香味的变化 A果实变甜:淀粉转化为非溶性糖B酸味减少:有机酸分解为CO2和水,有机酸转化为糖 C色泽变化绿分解为黄(类胡萝卜素)、红(花色素苷)D香味的变化:由挥发性低分子量物质构成E涩味的变化:单宁的分解F果实软化:果胶质分解为可溶性果胶。
作为植物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应符合哪几个条件⑴分子量小,可溶性强⑵能为细胞膜保持而不易渗漏⑶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正电,不影响细胞的酸碱度⑷对细胞器无毒害作用⑸生物合成迅速并在细胞内迅速积累,对酶活性影响小,不易分解。
简述种子成熟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的变化:先升后降2贮藏物质的变化:⑴淀粉的变化:淀粉持续增加,可溶性糖先升后降⑵脂肪的变化:首先积累可溶性糖和淀粉,其含量附着种子发育而下降,转变为脂肪⑶蛋白质的变化:由营养器官输入的氨基酸和酰胺,合成蛋白质⑷植酸的变化:贮存磷的主要物质,P,Ca,Mg和肌醇共同组成植酸。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打破休眠1种皮限制:种皮太厚太硬,缺水缺氧,胚根不能突破种皮解除:A机械法磨损种皮B 化学法:氨水或浓酸2种子未完成后熟:解除:层积处理,用湿砂子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3个月,以完成后熟的催芽方法3胚未完全发育:解除:层积4抑制物质的存在:如杨白蜡树种子的脱落酸,解除:水洗成相应的化学物质。
植物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1营养亏缺理论:单稔植物开花后,营养向库转移,营养器官衰老A给与养分无法避免衰老B雌雄异株植物开花后不授粉,仍然衰老2自由基伤害理论:衰老时,自由基积累A酶降解B膜脂过氧化C加速乙烯产生D引发DNA损伤3激素调控理论:A CTK是延迟衰老的主要激素B 乙烯是促进衰老的主要激素4细胞凋亡理论:由细胞内已存在的,由基因编码的程序控制的细胞的自然死亡的过程。
何为渗透调节它在植物抗性中有何作用和局限性渗透调节: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积累物质,降低渗透势,而保持细胞压力势。
渗透调节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A 无机物:钾离子,氯离子,钠离子等,积累在液泡中B脯氨酸:干旱下的主要渗透物质C甜菜碱:盐胁迫,水分胁迫时积累D可溶性糖:各种胁迫下都存在。
何为活性氧活性氧对植物有什么危害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氧代谢产物及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危害:⑴膜脂过氧化:活性氧可引起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链式氧化分解。
膜透性加大,内含物外渗⑵对蛋白质的伤害:脂性自由基使蛋白质中的硫氢基氧化为二硫键或夺去蛋白质的H.形成蛋白质自由基。
蛋白质分子与另一蛋白质结合,形成二聚体蛋白质或由脂质过氧化物将二分子蛋白质交联在一起⑶对核酸的伤害:O2、氢离子、HO与核酸中的碱基加成反应或抽提H,使其变为自由基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