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画、摸、查资料等)进行观察和研究骨骼、关节和肌肉,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作完成
教学难点
对肌肉变化形成运动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课
T:同学们记得全民健身的口号吗?
S: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T:今天我们就先来运动一下,请你跟我一起做,准备好了吗?
S:好了。
T:那么开始。
(播放《健康歌》)
二、新课知识
(一)提出问题,发现骨骼、关节和肌肉
T: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呢?
S:自由回答。
T:不错,那我们来摸一摸这些部位,摸摸你的手和腿,你摸到了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也就是说刚才的运动中,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参与了运动,那它们三者又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
(板书课题)
(二)观察骨骼,发现作用
T:同学们刚才提到了骨头,关于骨头你还知道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同学知道的知识真丰富。
我们人体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体的骨骼(板书骨骼,同时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骨骼(这是颅骨——这是肋骨……),你觉得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S:支撑、保护……
T: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如何来验证它呢?我们真实的骨骼不能拿来实验,但我们可以模拟一下,老师有两块“神奇”的橡皮泥,我们来看看神奇在哪里。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一块能“站立”起来,另一块不可以?
S:自由回答
T: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剥开露出吸管),那我们的模拟实验中的吸管相当于人体中的什么?
S:骨骼。
T:所以骨骼的作用是?
S:支撑。
(板书支撑)
T:骨骼还有其它作用吗?比如我们来看这是我们的头部,中间是柔软的大脑,外面是坚硬的颅骨,颅骨可以起什么作用?
S:保护。
(板书保护)
T:人体当中还有像这样起保护作用的骨骼吗?
S:自由回答。
T:同学们,我们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知道了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三)观察关节,发现作用
T: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的骨骼中的上臂骨和下臂骨之间,这里有什么?
S:关节。
T: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那我们用刚才学习骨骼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关节。
好吗?
提出问题:关节有什么作用?你们猜测一下
你的猜测: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S:小组讨论
T:这是你们的猜测,到底是否正确,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提哑铃,谁愿意上来?
一学生手臂上套上塑料管,另一学生手臂上没套塑料管,分别把哑铃提到胸前。
为什么套上塑料管行动会这么困难?
S:没有关节。
T:看来关节的作用是能使我们的运动更灵活。
同学们,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在生活还有很多类似“关节”的工具,我们来看看(课件展示)。
(四)观察肌肉,发现作用
T:有了骨骼和关节我们就能运动起来吗?还需要什么?
S:肌肉。
T:肌肉有什么作用?它又是怎么带动骨骼和关节运动的呢?我们来感受一下。
拿出小沙包,做屈臂和伸臂运动,感受肌肉的运动,把你的发现画在记录单上。
(总结)肌肉收缩,屈臂。
肌肉舒展,伸臂。
三、体验“三者”协调运动
T:刚才我们研究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思考一下:在我们刚才进行的这些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吗?
S:都参与来
T:请你在想一想:在曲臂、伸臂动作中这三者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把你的想法补充在实验记录单上。
生猜测:肌肉收缩牵动骨骼带动关节运动的。
“三者”协调运动完成各种活动
T: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怎么来验证?真实的骨骼、关节、肌肉我们不能拿来研究,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分别是两根小棒、一根吸管,一个弹簧,想这分别来模拟什么的?
T怎么研究,实验之前先请大家设计一个方案
S:小组讨论方案
S:交流方案
S:分组验证
S:交流发现
四、拓展延伸
T:那如何能让我们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更协调的合作呢?
S:多锻炼。
T:那你每天锻炼多少时间?
S:自由回答。
T: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灵活。
所以我们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