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烫伤的现场急救

烧烫伤的现场急救


预防措施
(2)刚从火上端下来的热锅、开水壶等要放在 安全的地方。 (3)当煮火锅、泡咖啡或泡茶时,注意不要绊 到电线而弄翻茶壶、热锅或热水瓶等。 (4)进食时饭菜温度要适宜。 (5)不要用空饮料瓶装危险溶液,以免家人误 食。家中最好不要放强酸、强碱等危险物品。
预防措施
(6)家中使用的电熨斗、电炉、电取暖器等电 器设备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7)洗澡时,应该先放冷水后再兑热水,以防 引起烫伤。水温约38℃~40℃,以热而不烫 为宜。 (8)蚊帐中不点蚊香;如果家中的暖气片没有 包,应用毛巾盖好,或者用家具挡好;如果家 中有火炉,要用档板隔开。
烧烫伤的现场急救
浒墅关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谢春良
烧烫伤的概念:
烧烫伤一般指由于接触火、开水、热油等 高热物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皮肤损伤。在众多 原因所致的烧伤中,以热力烧伤多见,占85% ~90%。在日常生活中烧烫伤主要是因热水、 热汤、热油、热粥、炉火、电熨斗、蒸汽、爆 竹、强碱、强酸等造成。

烧烫伤的概念
预防措施:

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个社会和家庭成员掌 握基本的烧烫伤防护知识,能够进行自救和互 救。
预防措施
(1)有幼儿的家庭,厨房和餐厅尽量分隔开。 烹调时,不要让幼儿在厨房玩耍。家里的热水 瓶不要放在幼儿可能拿到的地方,以防被不慎 碰翻而导致烫伤。餐桌上最好不要铺桌布,以 免幼儿好奇拉扯,热的菜、汤等被拉下导致烫 伤。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1、被烧烫伤(Burn)后不能用自来水冲,会导致感染。 错。烧烫伤(Burn)后最好的急救措施就是用大量冷水 冲,不但能够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能够减轻烧伤 (Burn)程度,通过冷水的冲、泡,带走组织中的热量 ,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害。所以一旦发生烧烫伤(Burn) ,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尽快脱离热源,在有水的情况 下立即进行冲泡,冲泡应持续十分钟-三十分钟以上 或更长,自来水的清洁程度已经相对较高了,完全可 以放心使用,待处理完毕后再到专科医院进行消毒处 理,包扎创面,这样就既减轻了烧伤(Burn)程度,又 不会发生感染了。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5、夏天烧烫伤(Burn)了不能包扎,会“捂坏”。

错。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屏障,一旦皮肤破损缺失 ,细菌就“有孔而入”了,所以烧烫伤(Burn)后, 如何保护创面不被细菌侵入是最重要的,通过无菌 敷料的包扎正是起到这种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能 够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但敷料并不是完全隔菌 的,超过一定的时间24-48小时,细菌还可能入侵 并繁殖,所以还需要及时更换敷料,也就是常说的 “换药”,通过再次对创面的清洗消毒,保持相对 无菌的状态,同时使用一些促进创面生长的药物, 使创面较早的愈合。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6、烧烫伤(Burn)病人如果有脱水就应喝水补充。 错。通常小面积的烧烫伤(Burn)患者不会有严重的脱水
症状,这时因为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在较大面 积的烧烫伤(Burn)患者,有于创面大量渗液会有脱水症 状,病人有强烈的口渴感,如果这时随意给病人喝白开 水或饮料,这可能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同时由于 在大面积烧烫伤(Burn)的应激状态下,消化系统功能紊 乱,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故不可随意饮水,应 酌情口服含盐饮料或盐开水,更重要的是应当及时到医 院进行静脉补液.
III度烧伤—伤及全皮肤,甚至达 到皮下,肌肉和骨骼
烧伤分类
Ⅰ度烧伤
表皮层
浅Ⅱ度烧伤
真皮乳头层
深Ⅱ度烧伤真皮乳头层以下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
16
(三)烧烫伤伤情的分类



轻: 总面积9%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 Ⅱ度烧伤总面积达10%~29%; Ⅲ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重: 烧伤总面积30%~49%; 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 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轻度烧烫伤救护
将患处浸泡水中(若有发生颤抖现象,要立刻停止泡水)
急救措施:

(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此 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而在烧伤(Burn)极 早期的冲洗能够减轻烧伤(Burn)程度,十分重 要。但对于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 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 延误治疗时机。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 ,就该停止浸泡赶快送医院。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2、被烧烫伤(Burn)后一点都不痛表示烫的不重 ,没事。 错。恰恰相反,伤口疼痛的感觉越小,反而 表示伤势越重。因为开水或明火首先损伤到 的是皮肤表皮,再到皮肤中层,痛觉神经被 破坏了你才会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如果你觉 得一点都不痛,这表示可能烧伤(Burn)的程 度很严重,已经损伤到深层的组织了,应当 及时到专科处理。如果很疼很痛,那么不要 过于担心,伤势绝不像你的疼痛一样糟糕。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头部包扎
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
螺旋形包扎
“8” 字形包扎
Thank you!
2.手掌法:将病人五个手指并拢,其手 掌面积即估算为体表面积的1%。
(二)烧烫伤深度的判断
烧烫伤程度评判标准
Ⅰ度烧烫伤
Ⅰ度烫伤造成皮肤变红,有刺痛感觉
I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
浅 Ⅱ度 烧 烫 伤
浅II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
深 Ⅱ度 烧 烫 伤
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
Ⅲ度烧烫伤

强调:

由于烧伤(Burn)后该部位及邻近部位会肿胀, 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戒指、手表、皮带、鞋 子或其它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 法去除,而造成血运不畅,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
烧伤急救的误区


不要在伤处涂抹草药、牙膏、醋、酱油、色拉 油等,此类物品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并 有可能加重烧伤(Burn)深度。 急性烫伤烧伤, 没有什么急救措施能超过立 即用流动冷水冲淋的价值!
轻度烧烫伤救护
除去伤处的衣物或饰品.若被黏住了,不可硬脱,可用剪刀小心剪开
急救措施:

(2)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 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 衣服上降温。充分冲洗和泡湿伤口后,在冷 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 时,切勿撕拉强行剥去任何的衣物,以免弄 破水泡,水泡表皮在烧伤(Burn)早期有保护 创面的作用,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只 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 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 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
总结

烧烫伤(Burn)急救处理宝典: 冲--脱--泡--盖--送
注意事项
烧烫伤病人的家庭自救注意点
⑴ 烧、烫伤后最好不要于灼伤处吹气或自行涂一些药 物或食品。如牙膏、麻油、酱油、护肤膏等,轻则污染 创面,重则引起化学反应,加重伤情。 ⑵ 严重烧伤、烫伤者不可让其喝水。因为伤情重,喝 了水会导致水肿,胃肠道应激反应,病情反而加重。 ⑶ 不要自行将水泡挑破,在短时间内水泡起到保护创 面作用。 ⑷ 烧烫伤手臂时,应及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 防止伤处肿胀,影响血液循环而发生坏死。
送 1.伤情重者,要尽快送有条件的 医院抢救 2.救护车到场情况下可予氧疗、 29 补液、保温、止痛等处理
3、减轻疼痛
轻微烧烫伤的家庭处理

1:烧烫伤后局部仅表现为红斑者可不 处理,能自行消退。 2:如烧烫伤起水疱,面积小于一掌 (体表面积1%),只需抽去水泡液 (应保存水疱皮)后消毒包扎或涂抹烧 伤膏。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4、如果烧烫伤(Burn)后产生水泡一定要挑破。

这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的开水烫伤(Burn)形成的水泡 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是 不需要挑破的,一方面由于保持了皮肤的完整,细菌不 易侵入,不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保留皮肤能起到保护 创面的作用。但是如果水泡过大,疼痛明显,蛋白有凝 固可能,这时就应该用无菌的针棒挑破水泡,挤出水泡 中的水,将水泡皮原样覆盖。更好的方法是使用生物敷 料,这时将坏死表皮完全去除,清洁消毒后,覆盖生物 敷料,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感染率,而且换药疼痛大大 减轻。
临床特点
(一)临床烧烫伤面积的评估 1.中国新九分法
烧伤的面积估计:烧伤面积的大小是以烧伤面积 所占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通常采用九则计算 法来估算。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9%的等分,另 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 双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 。小儿头大下肢小,头颈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烧烫伤急救中的“误区”
3、烧烫伤(Burn)后可以立即用酱油涂,能止痛 。 错。烧烫伤(Burn)后不能用酱油涂抹,首先酱 油含有盐类,会使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 伤。其次,酱油不是无菌的,如果不进一步处 理,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再次,酱油的黑褐色 覆盖了创面,影响了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 所以烧烫伤(Burn)后用冷水冲洗,不要涂抹其 他物质,如色拉油、酱油、清凉油、绿药膏等 等,应当到专科医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真正有 效的治疗烧烫伤(Burn)的药物。
烧伤现场急救处理
脱 1、脱离燃烧的衣服或致热源 2、迅速降温,灭火 冲 3、用剪刀去除衣物
泡 伤区浸泡于冷水15-20分钟 注意:伤区过大或患者年纪太 小,应避免在冷水里浸泡过久 盖 1.保留水疱皮及表皮 2.伤区外裹薄层敷料、 干净保鲜膜或被单 冷水冲洗是早期处理最有 效的手段 1、迅速降温 2、清洁创面
轻度烧烫伤救护
送医院,避免用有色药物(碘酊、龙胆紫)涂抹创面,也避免用 酱油、牙膏、蜜糖涂抹伤口等土方法,以免增加伤口处理难度。
急救措施


(5)送:最好到设置有烧伤整形外科的医院 求诊。 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 ,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脉搏,做好 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