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解答一、定位与目标1.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继承和弘扬“交院人”精神,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干能力的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与管理者。

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科专业定位:以交通类学科专业为主体,以工学为骨干,以理学、管理学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规模定位: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26000人。

逐步加大研究生规模,形成合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结构。

确定依据:2014年12月17日,学校召开中国共产党山东交通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党代会《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2015年11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第26号《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核定的《山东交通学院章程》;2016年12月19日,学校党委印发的《山东交通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高度认可。

教师认可。

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确立的,广泛征求了意见,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党代会、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

学生认可。

广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力求道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同时学生的认可还体现在招生就业上,广大学生充分认可学校,积极报考我校,学校的招生分数稳步提升,学校的就业工作居省内前列,是山东省首批获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校友认可。

立足办学定位,我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校友对母校充满希望和期盼,对学校评价高。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确立的,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智慧。

在落实方面还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努力:学校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干能力的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与管理者。

形成过程: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伴随着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确定形成的。

与办学定位契合度: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办学定位高度契合。

5.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要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确定的。

6.学校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各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注重吸收广大师生参与,同时注意及时做好宣讲工作。

绝大多数师生应该理解和认可人才培养目标。

7.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各专业对于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明确。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模式、关键环节和基本要素。

8.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历任领导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常态化研究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推动各类教育教学改革。

政策保证教学。

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专业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学籍与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

经费保障教学。

学校利用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

改革推动教学。

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校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

管理服务教学。

职能部门、教辅单位、后勤服务部门主动围绕教学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环境育人和全天候育人的“五全”育人氛围。

9.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学校历任领导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常态化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领导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调研工作,全程参与并逐一点评51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专题汇报,切实发挥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作用。

学校领导认真执行联系二级学院(部)制度和听课制度。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全体校领导坚持提前深入各校区教室、课堂,认真巡视、督查开学第一课情况;每学期期末考试期间,全体校领导坚持深入各校区考场,检查、巡视考务组织、监考等工作。

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和部署教学工作。

10.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教务处作为本科教学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权威性和严肃性,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教务处开展工作,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地不断提升。

11.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存在问题:(1)服务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浓厚,服务教学意识尚待加强,部门间协同效率有待提高。

(2)支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资源尚有欠缺,师资结构、教学水平、实践条件等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改进措施:(1)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应用型高校更应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的浓厚氛围。

(2)树立全员育人理念,营造服务教学的氛围。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畅通教务、学工、后勤服务等部门交流渠道;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提升执行力,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3)进一步促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

深入推动“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落地见效,继续加大对本科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在人、财、物配置方面优先落实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办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二、教师队伍12.学校的生师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学校的生师比约为19.85:1。

现有专任教师111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91人,占44%;教师平均年龄为41周岁,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753人,占68%;外校学缘教师1085人,占9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发展态势较好。

13.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学校55个本科专业主讲教师队伍除个别新上专业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外,其余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职称、年龄、学缘、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发展态势较好。

14.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学校现有专职实验技术、图书资料等教学辅助人员68名,45周岁以下人员38名,占56%;高级职称人员15名,占22%;外校学缘人员61名,占90%,数量与结构趋于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15.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十二五”期间,累计聘请各类长期专家97人次,短期专家30人。

通过国家外专局、山东省外专局引智计划,引进11名国外高层次专家承担了部分本科生专业教学任务。

境外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16.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存在问题:(1)专任教师数量仍有缺口,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

部分新建学院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

(2)实验技术人员数量、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改进措施:(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聘用师资,加强重点学科、紧缺专业、新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返聘、外聘、兼职等灵活方式,缓解相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2)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办法,在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采取单列计划、单独评审、单独竞聘等方式保障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需求。

17.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制定《师德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2014年以来,学校连续组织“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和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效果良好。

涌现出中国好人、山东好人之星、济南市道德模范、济南市见义勇为英雄模范(陈宏岩);全国优秀教师(马晓燕);省师德标兵(张爱琴);省高校优秀辅导员(邓涛成、隋翀、高树文、王婷玉、宁兴旺、赵锋)等,初步实现了教职工师德与师能同成长、教书育人正能量共增长的局面。

18.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

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2014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比赛奖项4项、省级教学比赛奖项20项。

19.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现有专职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68人。

高级职称人员15名,占教学辅助人员总量的22%。

学校不断加强对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熟悉工作流程,熟悉实验仪器、设备和软件的应用,能够承担相关的实验室课程。

20.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学校已经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水平评价机制并形成了检查、反馈、整改的闭环,有效保证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和各环节的基本质量:通过多端反馈、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增强了全员教育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了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不断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21.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存在问题: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技能不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不足的现象,教育教学水平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