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课堂教学反思
新飞大道小学杨智会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
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
语文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规律,以学定教,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学习需要。
教学《弟子规》,也应该如此。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学契机,给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新授内容太少,十几分钟学生很快就学会背熟;拓展的故事和本节课的内容不太符合,如果是尊敬长辈之类的故事会更好;最后安排了欣赏《弟子规》歌曲,用时十几分钟,时间太长。
今后努力方向:
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是挖掘找结合点是上好课的前提,关键是要靠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增强《弟子规》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用主题来感染学生,优秀作
品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志趣。
而这一切功能又集中的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上;二是用人物形象来打动学生。
教材中塑造众多感人的人物想象,如:刘备、花木兰。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形象美、内在美,使学生受到感动之时,灵魂也得以净化;三是用故事情节激励学生,在教学中要抓住那些表现人物美德的情节,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激动、向往,从而情动于衷,深受感染;四是用强烈感情陶冶学生,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准确的揣摩和把握故事的感情,以包含激情的讲述、以生动的表情动作把人物的感情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弟子规》教育。
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
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行,他有修行,他有涵养。
‘行高者’,就是内涵、品行,你的品德。
品德修养到达一个程度,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名声、他的威望自然相对的提升。
《弟子规》课堂教学反思新飞大道小学杨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