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其中,要统筹区域发展,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的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其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心城市如何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特点和功能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镇体系而言的,一般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中心城市起着最主要的龙头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其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或称集散地。

因此,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势能高于一般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比重,人均GDP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中心城市往往集中了大量人口、企业和各类产业。

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经济基础。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体系完整。

中心城市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传统或自然资源等某些优势不但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实力,而且形成了分工细致、协作紧密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

专业化程序高、分工细、协作强是中心城市突出的特点。

专业化分工化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地区甚至更远的其经济触角能够延伸到的地方去,包括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分工,形成一个集中的分工协作体系。

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地区间的协作和交换关系,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在客观上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中心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是区域人才、技术、科研、设备以及科研交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吸纳创新能力。

中心城市拥有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中心,也是新管理、新工艺、新制度的发源地。

4.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水平高低是城市经济功能强弱的物质衡量标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快速的通讯方式、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这不仅优化了城市经济内部的运行条件,而且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使中心城市的生产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及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在其辐射范围内独领风骚。

5.区域性经济网络的核心。

中心城市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是区域经济交流的枢纽,对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量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周边地区构成了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统,不断地进行着各方面的“对流”活动。

每种“对流”联系各自结成一个网络,如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网络、商务流通网络、产业合作网络、城镇体系网络等,各种经济联系纵横交错,彼此渗透,形成多层次的经济网络体系。

二、中心城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增长极为依托。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或部门传导。

在区域发展中,中心城市是最重要的增长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带动作用,具体来讲,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传承作用等。

1.支撑作用。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实施的,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具有各种生产和经济要素的供给基地,所需要的一系列生产条件、技术条件、人才条件等等,要由供给基地源源不断地提供,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个供给基地只能是中心城市。

其次,经济发展必须有区域性经济活动运转的轴心。

经济决策的实施、经济活动的组织联系、经济工作的领导指挥都要有所依托,而没有依托,没有轴心的区域经济活动无法运转,这个轴心只能是中心城市。

第三,经济发展中必须建立各种联系,要形成很多经济网络,如交通运输网络、邮电信息网络、科技教育网络、财金服务网络、市场贸易网络、城乡联系网络等,这么多网络要协调运转离不开枢纽,这个枢纽也只能是中心城市。

第四,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扬长避短,形成区域优势和特色。

优势和特色往往以知名品牌、知名企业为自己的亮点,形成和彰扬这个亮点,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效能。

中心城市是经济活动中各种市场要素的依托基地,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区域市场经济,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是加快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2.示范作用。

中心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影响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

中心城市的示范效应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

中心城市是科教中心,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策源地和区域创新基地,其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更为明显。

3.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是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是工业和各类服务业的聚集地,具有综合经济功能,产业结构层次和外向度较高,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条件相对较好。

中心城市拥有大量资本,并可以从其他地区吸引更多的资本,同时,中心城市可以向周边地区输出大量资本,周边地区也可到中心城市的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信息、法律、中介、咨询等机构,可将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的大量经济信息进行有效处理,通过信息网络为周边地区提供方便、全面的服务。

4.传承作用。

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东起西,接南转北的传承作用。

中心城市通过辐射力向外渗透、扩张,通过极核力向内吸收、引进,共同形成城市的“效应场”,从而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网络系统的集结点和中间枢纽。

中心城市一方面把其商品、技术、信息、人才和完善的政策法规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传送到其周围的区域,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管理水平,促进和影响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生产与生活需求的扩大与增加,有效吸引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在当代,中心城市的文化传承作用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从总体上看,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按照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顺序首先是从中心城市开始。

当中心城市的投资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投资收益率下降,社会投资才逐步向周边区域扩散,这样客观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区域经济圈,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三、中心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是其它城市不可替代的,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辐射带动作用等的充分发挥,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功能完善作为依托,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战略对策:(一)明确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中心城市确立发展目标和进行城市定位是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确立城市发展目标,必须从所处时代环境和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来明确目标和城市定位。

1.在城市发展目标确立上,以现代化与国际化为取向。

确立发展目标就是要明确一个中心城市发展所要达到的水平,确立一个中心城市在国家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发展方向,在全国或世界某一区域所处的位臵、特点、功能及发挥的作用。

当然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具有不同的职能,也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

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成都、南京、沈阳、西安、昆明、青岛、厦门、苏州等城市都将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在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上,以比较优势为原则。

中心城市在制定的未来发展规划时,应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位臵、工业基础、经济文化资源、科学技术等优势,使自己的城市能个性鲜明,职能定位准确。

城市定位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首先要确定的第一个问题,它关系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自身的发展前途。

(二)加强中心城市的环境建设。

城市环境好坏也是中心城市能否有效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基础条件,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的软硬环境两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各中心城市都注意到了城市环境在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方面的决定作用。

l.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经济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网络。

现代化的、便捷的、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支撑系统和重要的经济布局轴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基础。

其次,要按照发挥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心城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臵。

健全的中心城市市场体系包括各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再次,建立中心城市的现代化通讯与信息网络。

信息化是增强城市功能的强大支撑,信息化将会大大增强城市各项功能之间的协同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中心城市的信息化重点抓好信息网的建设,加快城市信息港建设步伐,努力建成电子政府、数字化城市。

2.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城市发展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城市的一笔无形资产,是中心城市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一个缺乏诚信、安全和效率的脏乱差的城市是难以有吸引力和带动作用的。

软环境建设首先是城市的政策与法制环境建设,规范市场诚信秩序,按照WTO的有关规则,加强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

其次是金融、咨询、信息等商业环境建设,给企业和周边地区及外资企业服好务。

(三)构建中心城市的创新体系。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带头者,中心城市必须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能更好地支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要把握当代知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强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蓬勃发展局面。

(四)优化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重点是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心城市只有走在结构优化的前面,建立辐射型的产业结构体系,以辐射功能和导向功能牵动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的优化与持续发展。

1.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现代化。

目前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点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区域产业结构得到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