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与应用解析
识别的产品和系统,都不应该归入RFID的技术范围,
而应该归入诸如‚无线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范 围。它们难于实现RFID这样的应用和服务。 3. 雷达识别与射频识别(RFID)的主要区别。
天线 读写器
标签
计算机系统
二、从自动识别功能上看RFID技术与其他‚自动识 别技术‛的差异
1. 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 2. RFID技术与视频识别技术 3. RFID技术与双向‚无线专用短程通讯(DSRC)‛ 技术
四、RFID技术核心价值的构成分析
—— 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由三大功能组成: A. 赋予物体开口‚说话‛的能力; B. 可成为万物的‚数字化标准信源装置‛,为万物 建立起‚电子镜像‛;
C. 是沟通物体的‚信息生命世界‛与‚物理生命世
界‛的桥梁。
1. 赋予物体开口说话的能力 当我们为某一物体配装上量身定制的RFID电子标 签时,我们实际上就赋予了这一物体开口‚说话‛ 的能力,使它在RFID的技术环境中能动地实现与人、
电 子 镜 像
需要特别说明的:
按照EPC体制和未来‚物联网‛的分类定义,世
界上将会有N个抽象的‚汽车专用电子标签‛,而没有
一个抽象的‚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这是RFID‚电
子镜像‛功能的基本原则。
3. 是沟通物体的‚信息生命世界‛与‚物理生命世界‛ 的桥梁。
五、能为万物建立起数字化的‚标准信源‛是 RFID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一条可靠的技术路径。
要实现这样的资源开发利用,将RFID标签作为万 物的‚数字化标准信源‛是核心和关键。
要使RFID标签成为‚万物‛的‚数字化标准信 源‛,就要求RFID标签向着具有‚普适性‛的方向发 展,‚普适性‛的含义是: ① 对某一类特定的被标识物具有普适性。例如不同型
认知并理解了这一核心价值,依靠这一核心价值,
开发、创设出了‚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总
结出其科学原理。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的科学原理: 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作介质, 为被标识汽车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为核心的、终身 的、可靠的、唯一对应的‚电子镜像‛。
依托RFID为主的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一‚电
命活动过程,且使其在两个世界中的生命活动,相
互映证和关联,从而生成它们在信息文明中的新的
生命形态‛。
3. 表述RFID技术核心价值的生动例证 在国家科技部2008年所设立的‚科技支撑计划‛ —— ‚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世博会区域性应用研究 示范‛专项的科研活动中,其核心技术团队在利用
RFID技术来创设‚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时,发现、
明地中国的晚唐时期,人们仅将这一技术用于烟花爆
竹的制作上,以满足人们精神情感的需求,形成了传 承千年的文化产品,实现了一种低级应用。而西方人 却先于我们的祖先将其应用于开山破石、攻城掠地, 满足了他们对物质的狂热的追求和欲望,催生出一个
热兵器时代的文明,以更重要的应用体现了火药的核
心价值。
同样,RFID技术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从最初的探索 其简单应用功能开始,到逐步认识其核心价值,再到 努力发挥其核心价值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若想充分 发挥RFID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从科
(1)工具型应用模式
在这种应用模式中,将RFID的电子标签设计开发 为一种专用工具,支持所集成的‚应用系统‛提供一 种或数种‚功能服务‛。例如作为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ETC的‚电子钱包‛,小区、停车场管理的‚电子通 行卡‛,宾馆、旅店的‚电子门卡‛,装载到物品上 的一个‚电子标识‛等等。
这种工具型模式的应用系统,一般适用于单一的
闭环作业环境,其运行运营方式一般为业主‚自建、
自营、自用‛。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表现为‚功能服 务‛。它对外部的关联都采用后台或数据库级的互联 互通关联方式,前端的RFID标签与读写器设备不对外 开放,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种‚闭环系统‛。这是 RFID技术的一种基本应用模式。这类系统要实现规模 化的发展和应用,重点需要突破RFID标签低成本瓶颈, 以达到人们预期目标:与条形码相似的标签价格。
不同。
系统产品只有在一个应用的系统中或与别人的配
合中才能发挥作用。如何组成为系统、如何与其它
产品和技术配合,这就依赖于‚应用技术‛。 ‚独立产品‛可以不依靠‚应用技术‛的支持而 独立完成服务。
(2)RFID产品是典型的‚系统产品‛。 仅就RFID产品自身的基本构成而言:没有读写器 支持的‚标签‛是一个‚哑巴‛、而没有‚标签‛支 持的读写器则是一个‚瞎子‛。 (3)RFID技术具有突出的‚偶基性‛特点,信源部份 和采集部份互为依托,高度融合,对‚应用系统‛具
1. RFID技术体系由三大部份技术组成: 基础理论及基础技术;产品制造技术;应用技术 2. ‚应用技术‛在整个RFID技术体系中起着‚联接市 场、实现价值、产生财富‛的重要作用。如图所示:
3. RFID产品是典型的‚系统产品‛,应用技术在‚产 品形成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1)就应用而言,‚独立产品‛和‚系统产品‛完全
学的立场出发,在对其应用的创新实践中深刻认知把
握其‚核心价值‛,实现其‚应用价值‛,以避免我 国重蹈‚火药‛技术认知和应用的覆辙。
三、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1. RFID不仅仅能实现‚自动识别‛。 2. 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 RFID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会‚使万物都能在虚 拟的数字化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中同时实现其全生
能转化为‚应用价值‛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二、对核心价值的认知是关键
由于人们对新科学、新技术的核心价值都有一个 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一般认识到深刻理解的过程, 因此,人们对其核心价值的认知的快慢深浅,决定了 该技术或产品的应用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
——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给我们的启发 以人类对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例:火药技术的核 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巨大能量的瞬间释放。可是在其被 发明应用的初期,人们对此并无深刻认识。作为其发
1. 一门新兴技术的核心价值是指它所拥有的区别于其 他技术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技术特质, 是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一种新兴技术的核心价值大小,取决于它自身固有
的科技含量和改变外部世界的能动作用的大小。
3. ‚核心价值‛的实现靠‚应用‛。新型技术及产品
的核心价值只有通过人们的应用这个自然途径,才
RFID技术与应用
·胡建国博士简历·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法人代表),广 州华南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中山大学花都研 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广东 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广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会长,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 实验室特聘专家,工信部物联网专家库专家、广东省 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库专家、广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家库专家。
费使用。
4. RFID技术与应用报告《蓝皮书》的发布——《RFID 蓝皮书·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报 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国 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上海张江(集团)
有限公司,2009年11月4日发布。
第二讲:RFID核心价值及应用技术研究
一、什么叫‚技术核心价值‛
与物、与环境的对话。
你是谁? 你从哪来? 你往哪去?
我是海尔BCD-156TXZ 家用电冰箱,我的唯 一编号是 E0043285619A9821
我于2009年11月12日经海 尔物流配送出,于2009年 11月18日到达上海苏宁电 器专柜销售
我将于2019年按照环 保部门的要求检测并 回收处理
2. 可成为万物的信源装置,通过建立‚电子镜像‛, 使物体动态地展现其真实的‚信息生命形态‛。
号的汽车、不同体征的人、不同尺寸的包装箱等等,
他们在个性化的表现之外,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共性, 包括物理结构、行为逻辑等,是一种相对单纯的 ‚类‛的集合。 ② 对被标识物的不同应用场景具有普适性。例如不同
环境、不同气候、不同速度等等,全面支持被标识
物需要进行个性信息表达的应用环节和应用场景。
四、‚应用技术‛是RFID技术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 部份。
有强烈的依赖性。
(4)RFID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外部环境用技术才能使其核 心价值发挥作用,才能使其‚功能‛转化为 ‚服务‛,从而形成财富。
四、RFID技术的两种基本应用模式——‚工具型应 用‛和‚资源型应用‛
由于RFID技术的特殊性,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 的模式主要体现为电子标签的应用模式。一般表现为 两种模式,一种为‚工具型‛应用模式;一种为‚资 源型‛应用模式。
三、RFID技术的组成
1. RFID按标签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 2. RFID标签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 (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 3. RFID按无线传输方式分为:电感耦合式、电磁耦合
式。
4. 按标签的基本功能分为:只读型标签和读/写型标签
两大类。
就技术难度而言,RFID技术的关键部份在标签,
特别是无源的电子标签。
标签的核心在芯片。标签芯片是整个RFID技术通
信协议和主要标准产生的基础。而标签集成,则是
RFID应用技术的基础。
四、我国RFID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1. 涉车应用是RFID技术在我国的最早应用(RFID与 ITS) 2. 我国二代身份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大规模应 用RFID技术的开端。 3. 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无源的工作于超高频 段的RFID标签的开发应用将成为主流)——《中国
1. RFID的‚泛在特性‛与‚资源特性‛ 随着RFID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体积 小(甚至极小)、容量大、功耗低、传输数率高以 及成本低的RFID芯片技术突破,人们将有可能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