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解真题

口解真题

名词解释:1.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2.髓角:pulp horn3.覆牙合:overbite4.覆盖:overjet5.根管侧支:lateral canal6.瞬间轴心:7.腮腺鞘:parotid capsule8.腮腺床:9.面神经膝:(geniculate ganglion)。

10.翼下颌韧带:pterygomandibular ligament11.腭腱膜:12.翼下颌皱襞:13.颊筋膜:14.颧突支柱:zygomatic buttress15.下颌的边缘运动:border movementenvelop of motion16.咀嚼效率;masticatory efficiency17.痛觉;18.Frey综合征:Frey’s Syndrome19.盘-颌关节:20.牙列长度:21.spee曲线:curve of spee:22.横牙合曲线;Curve of Wilson23.补偿曲线:24.水平肌链:25.垂直肌链:vertical chain26.姿态肌连:postural chain27.bennett角/bennett angle:28.Fischer角:29.Frank plane:眶耳平面,30.Balkwill角,31.鼻唇角:nasolabial angle32.危险三角:33.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 nodes34.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35.味觉适应:taste adaptio36.长正中:long centric37.咀嚼力:masticatory force38.牙力轨道(肌力轨道):39.牙合力:biting force or bite force 40.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1.(口解P27)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即发育沟,发育沟是指在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融合所形成的明浅沟。

2.(口解P56)髓角:pulp horn即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外形相似。

髓角距牙合面的距离因年龄而异,乳牙与刚萌出不久的恒牙髓室大,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近;老年人髓腔内径变小,髓角变低,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变大。

3.(口解P80)覆牙合:覆牙合是指牙间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4.(口解P80)覆盖:overjet即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5.(口解P60)根管侧支:lateral canal即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

根尖1/3的根管侧支多于根中1/3,出现在根颈1/3者最少。

6.(口解)瞬间轴心:在某一具体下颌运动中,轴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变换着的下颌运动而变化其轴心,称之为瞬间轴心。

7.(口解P201)腮腺鞘:parotid capsule即腮腺鞘,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两层筋膜包饶腮腺而形成。

浅层筋膜向上附着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向后附着于乳突并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8.(口解P223)腮腺床:腮腺床指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主要包括颈内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上,故将上述结构称为“腮腺床”。

其中,茎突诸肌及颈内静脉紧邻腮腺深叶的深面,更深层则为颈内动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

因此,在面部手术时,当腮腺肿瘤深入到“腮腺床”附近并与之有粘连时,或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涉及“腮腺床”时,应特别谨慎,避免损伤“腮腺床”的重要血管、神经。

9.(口解P153)面神经膝:面神经于脑桥延髓沟的外侧部出脑后入内耳门,穿内耳道底入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在面神经管内先向前外,继呈直角转向后外,在转折处膨大形成面神经膝(外膝),此处前缘面神经干上有感觉性的膝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

10.(口解P257)翼下颌韧带:pterygomandibular ligament即翼下颌韧带。

颊咽筋膜在颊肌和咽肌间增厚,形成翼下颌初带,亦称颊咽肌缝,张于翼钩与下颌骨内斜线后端之间,该韧带也是翼内肌前缘的标志。

11.(口解P265)腭腱膜:腭腱膜位于软腭的前1/3,构成软腭的支架,镶嵌附丽于硬腭后缘,它主要由腭帆张肌的腱膜组成,其他腭肌也附丽其上。

腭腱膜近硬腭部分非常坚厚,向后则变薄弱,软腭为之所衬托的部分呈水平状。

12.(口解P258)翼下颌皱襞:翼下颌皱襞是由翼下颌韧带衬托的、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参考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

13.(口解P257)颊筋膜:颊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面,该筋膜覆盖于颊肌表面,向后被覆于咽肌表面者称咽筋膜。

颊咽筋膜在上述两肌间增厚形成翼下颌韧带。

14.(口解P98)颧突支柱:zygomatic buttress即颧突支柱,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沿颧骨额突经眶外缘,在眶上缘外侧端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

15.(口解P302)下颌的边缘运动:border movement,envelop of motion 即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动,代表了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言语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范围内。

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描述。

16.(口解P316)咀嚼效率;masticatory efficiency即咀嚼效率,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

咀嚼效率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17.(口解P336)痛觉;疼痛是由于事实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疼痛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症状,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

18.(口解P203)Frey综合征:Frey’s Syndrome即味觉出汗综合征,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腮腺区的皮肤潮红伴有出汗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切断的耳颞神经中的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支配皮肤汗腺、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愈合所致。

19.(口解)盘-颌关节:是颞下颌环节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关节盘的下面与髁状突构成,关节腔小而紧,仅允许髁状突在关节盘下作转动运动,又称铰链关节。

20.(口解)牙列长度:左右侧中切牙唇侧最突点连线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颗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21.(口解)curve of spee:spee曲线:Spee curve即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又叫司匹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该曲线的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第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

22.(口解)横牙合曲线;Curve of Wilson即横牙合曲线,又叫Wilson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

从正面观:①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牙合曲线;②下颌磨牙长轴向舌侧倾斜,下颌磨牙舌尖位置低于颊尖,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颊、舌尖所形成的凹向下曲线,称为下颌的横牙合曲线;③当下颌磨牙颊尖被磨耗后,下颌的横牙合曲线常常不再表现凹向下,而呈凸向上的曲线;④上下颌的横牙合曲线相一致、彼此吻合,可促使两侧及前后牙齿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保持接触平衡,分散传导咀嚼力,保护牙周组织健康。

23.(口解P78)补偿曲线:为上颌牙列的从牙合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由切牙指第一磨牙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此弯曲段曲线亦称为补偿曲线24.(口解P141)水平肌链:horizontal chain:由一组水平向排列的肌呈环状连接所构成。

该肌链的前段为口轮匝肌,两侧相续为颊肌、咽上缩肌封闭后内方。

其构成和功能特点可充当口周括约肌,它与舌肌组成一对相互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和牙合的形成。

25.(口解P140)垂直肌链:vertical chain即垂直肌链,由一组垂直向排列的肌从上向下几乎呈纵行连接所构成。

此链的上半部分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及腭垂肌组成,下半部分由腭咽肌和腭舌肌构成。

垂直肌链的上半部分肌肉收缩可上提软腭,下半部分收缩则下降软腭。

软腭的这种功能活动类似存在于咽腔中的一个活瓣,行使发音和吞咽功能。

26.(口解P141)姿态肌连:postural chain即姿态肌链,由连接头颈部的多组肌群构成。

该肌链起于颈后部斜方肌等,通过帽状腱膜向上与枕额肌相连并绕过头顶,向头部两侧连接颞肌、咬肌,向前下藉下颌骨、舌骨与舌骨上、下肌群相连。

该肌链与位于颈外侧部的胸锁乳突肌等共同支持头的垂直位置。

整个肌链组成中,下颌骨、舌体为游离的骨骼结构,随着两端相连的肌肉张力的变化,它们的空间位置也可发生改变和移动,故被视为弹性部分。

由此可见,下颌骨、舌骨的位置是这个肌链中诸肌群相互作用的结果。

27.(口解).bennett角/bennett angle:由于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为一种非对称的运动,两侧髁突运动方式及运动方向并不一致,工作侧髁突以转动为主,向外侧运动幅度约3mm,而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滑行,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夹角,称为Bennett角。

28.(口解P308)Fischer角:前伸运动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连线与眶耳平面之间的角度称为前伸髁道斜度;侧向咬合运动时:非工作侧髁道位于前伸髁道的内侧,矢状方向上其向前下方倾斜的角度较前伸运动时大,从矢状面看非工作侧髁道在前伸髁道的下方。

非工作侧髁道与前伸髁道的夹角在矢状面的投影。

29.(口解P286)Frank plane:Frankfort plane即眶耳平面,是指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当人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此平面常被作为描述上、下牙列、下颌骨以及咬合关系相对于上颌乃至颅面其他结构的位置情况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参考平面,在放射投照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定位参考意义,是临床最常用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