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作业及气瓶管理

特种作业及气瓶管理

9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申请表
6
特种作业管理
3.5 HR 培训部负责特种作业资格证复印件及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等资料的保管;负 责填写并更新表格《 B 特种作业人员统计表》( F/EHS-SAF-24 )。 3.6 各部门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工作时须带原件或复 印件备查,严禁无证操作。 EHS 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3.7 EHS 每年度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内部安全、节能培训 ; 特种作业所在部门 负责对本部门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日常操作的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等作业的人员。 本集团目前有以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电梯维修保养、 日常检查的作业人员和叉车司机。
2.4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本集团目前有以下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包括高压、低压作业)、金属焊接 与切割工、制冷工、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叉车司机等。
5
特种作业管理 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管理流程
3.1 特种作业人员所在部门,当需要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复审时,必须尽快填写《 B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申请表》 (F/EHS-SAF-22) 交给 HR 培训部。 3.2 所持的证件需要复审的,持证人必须在证件有效期届满前 3 个月通知 HR 培训部。例: 某电工证于 2007 年 5 月 10 日到期,持证人必须在 2007 年 2 月 10 日之前通知 HR 培训部。 3.3 HR 培训部审核名单是否符合培训要求,如年龄、学历、体检等,如果符合,联系有资质 的培训机构,安排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体检等; 3.4 持证人提供资格证的复印件给 HR 培训部存档。 注:持证人于在岗期间培训的,须在取得资格证后的 5 个工作日内提交一份复印件给 HR 培 训部存档和统计。入厂时已经持特种作业资格证并从事特种作业的,持证人必须在到岗 5 个 工作日内提交一份资格证复印件给 HR 培训部存档和统计。
3
特种作业管理 二、相关定义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 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 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 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 机动车辆
2.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 专用机动车辆。 本集团目前有以下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空气储罐)、气瓶、电梯、叉 车。
特种作业及气瓶管理
特种作业管理 Content
一、目的 二、相关定义 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管理流程 四、特种设备管理程序 五、气瓶管理流程
2
特种作业管理
一、目的
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有效管理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法规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操作人员,如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等(以下统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统计 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流程图
特种作业人员所在部门提供需培训人员名单(包括 复审)给 HR 培训部
HR 审核名单是否符合培训 要求,如年龄、学历、体检 等 符合要求 HR 联系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考核合格 持证人提供资格证的复印件给 HR 培训部存档
不符合要求 需更换名单
EHS 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 况
8
特种作业管理 四、特种设备管理程序
4.1 登记 除叉车、气瓶外, FES 对其它新的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在投入使 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标志应 当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2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 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如果相关工作外包的,须在合同中注明哪些资料由供应商提 供)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2.2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
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本集团目前有以下特种作业:电工作业(包括进网作业)、焊接与热切割 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高处作业(施工时)、 危险化学品作业。
4
特种作业管理
2.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和使用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