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一)(12分)19.(3分)(1)同“遍”,遍及(2)击鼓(3)第二次(每小题1分)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抓住“狱”“虽”“以”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21.(3分)A22.(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
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三【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孚,信服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答案】8.B(孚,为人所信服)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0.C11.(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大意1分,“徧”“从”译对1分)2012年四、湖北省荆州市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10. B11 .A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五、湖南省益阳市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六、贵州省安顺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甲)十年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①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③池非不深也④亲戚畔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13、(共4 分每题 1 分)①又何间焉(参与)②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③池非不深也(护城河)④亲戚畔之(通“叛”,背叛)(必须解释完整)14、(共4 分,每题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①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②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15、(共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取信于民(1 分)16、(共4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17、(4 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七、四川省泸州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3)神弗福也福:(4)齐师败绩败绩: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翻译:(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翻译: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4.(共4分)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赐福、降福;大败(一词1分)5.(2分)A6.(共6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八、公与之乘……故逐之”(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九、【2013年·山东泰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22—2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