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20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

(新课标)2020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

新课标2020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语文》必修一、二、三一、基础知识(共15分)1.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2)(3) B.(1)(4)(6) C.(2)(4)(5) D.(2)(3)(6)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廖廓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B.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C.遏制中庶子中流砥柱攻城略地D.榆荫飨士卒英雄气慨浮想联翩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百舸(gě)彳亍(chì chù)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B.颓圮(pǐ)篱墙(lí)彷徨(páng)毋庸置疑(wù)C.河畔(bàn)青荇(xìng)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D.纤绳(qiān)飘泊(bó)忸怩(niǔ ní)浪遏飞舟(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C.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又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

D.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21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21分)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摊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在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

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

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

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

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

她要用行动证明。

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对奶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对奶奶认识的变化和感情的深化。

B.文中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老树枝桠的粗壮,突出了老海棠树的“老”。

C.本文③到⑥段写奶奶为了贴补家用而忙于劳作,一刻不闲。

尽管得不到儿孙的理解,也一直坚持劳动。

D.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内涵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E.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2)根据②至⑦段对奶奶的描写,概括奶奶的形象特点。

(4分)(3)首段中“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4)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C.不知东方之既白既:既然 D.洗盏更酌更:更换(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为其然也/耳得之而为声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与枕藉乎舟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2分)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 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 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5)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四、语言文字运用(12)8.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并阐释漫画的寓意。

(要求能准确概括漫画的内容,不准用“无题”)(6分)标题:寓意:9.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6分)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五、作文(40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