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资料】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3汇编

【管理资料】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3汇编

1、术后疼痛可选用局麻药+阿片类药物+司琼类或,如舒芬太尼、芬太尼及地 佐辛+司琼类等,个别病人适当+地塞米松。并注意胃肠道反应
2、术后镇痛的方式:可根据病情、疼痛程度选用。一般包括PCA、PCEA 和PCIA。
(二)掌握老年病人的药代特点、生理变化、并存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防重 于治。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可以采用物理的 方法,药物防治的方法或两种方法的结合。
基本预防
手术操作精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
腰硬联合麻醉的特点
老年人椎管内麻醉常见问题
老年人骨质增生及椎间隙变窄,常使硬膜外穿刺困难,当直入法不成功时可改 为侧入法或旁正中法穿刺,常较易成功。
老年人硬膜外腔静脉丛血管硬化充血,穿刺或置管时易损伤出血,形成硬膜外 血肿。
老年人硬膜外腔狭窄,椎间孔闭锁(椎管狭窄),用药量明显减少,药液易于 扩散,阻滞范围易过广。
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 用及术后镇痛3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的期望 寿命大大增加,老年人口比率迅速增长。我国的很多 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很多大的城市老年麻醉已 占麻醉总数的15%—20%。因此深入探讨衰老的病理 生理和药理学变化,了解围术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防 治措施,提高麻醉管理技术是做好老年麻醉、保证围
预防:在放松止血带之前,适当加速输血补液的速 度,两个肢体同时使用止血带时,不可同时放松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障碍性疾 病。好发部位 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 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 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下肢近端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 的主要来源
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 。
物理 (机械)方法
让病人尽早活动下肢,如果病人不能够主动活动下肢 时,应该抬高下肢,对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
间歇充气压力泵 :够间断充气,分别对踝部、小腿和 大腿产生45、30和20mmHg 的压力,使下肢血流速度增 加,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植入骨水泥前使用多巴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或H1、 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防治心血管反应。
止血带
止血带下行四肢手术,视野清楚,并能减少组织损伤 及出血。但应用不当时可以发生止血带损伤。 受累结 构主要为肌肉及神经,现多采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带 应具有一定的宽度。控制压力上肢300mmHg、下肢 500mmHg。(0.4-0.6)通常上肢止血带应用1h、下肢应 用1.5h后应放松10min,以免组织缺血时间过长。
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麻醉工作者的重任。
衰老的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
麻醉前病情评估特点
麻醉前评估
围术期心血管高危因素
高危(心源性死亡>5%)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 严重心绞痛
失代偿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 心脏病伴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而 室率不能控制
研究表明:椎管内麻醉较全麻能降低 DVT的发生 可能机制:1、交感神经阻滞,使阻滞平面以下血管扩
张,下肢动静脉排空率增加,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加, 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2、降低血液粘滞性,红细胞 变形增加 。3、对纤溶的抑制和凝血因子激活明显低 于全麻,降低了血液高凝状态。4、全麻的显著应激和 儿茶酚胺增加,促进血小板聚积,加速血液凝固。
由于老年人药效学的变化,使局麻药的作用强度和时间延长,老年人硬膜外腔 追加药的间隔时间应延长。
老年人高位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发生呼吸抑制,应加强监测管理。应选用对呼吸 抑制较小的局麻药如罗哌卡因(运动感觉分离),辅助药物也应减量。
硬膜外腔阻滞时,由于血管扩张,老年人心血管储备不足,常常较年轻人更易 发生低血压。围术期应适当扩容,必要时用升压药纠正低血压,预防心跳骤停。
分级加压弹性长袜:是使用特定材料特殊编制成的
弹力袜,具有独特的最适合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压力模式 ,
能有效加速下肢血液流动达138%。能对静脉给予有效的
压力支持,减少静 脉内径。是目 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
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品。能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发生率减 少50%,还能防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与麻醉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止血带麻痹:发生的原因有:①压力过大造成神 经干挤压伤②压力过低,使神经干内静脉血滞及 出血浸润;③止血带时间过长;
一过性血压下降:多发生在放松止血带之后,系 因肢体于血循环停止后,组织缺氧而产生一些血 管扩张性物质,止血带放松后,患肢的毛细血管 床呈反应性扩张,血液大量流入患肢内,即可引 起血压下降。如放松止血带之前病人已有血容量 不足,则更易发生血压下降。ຫໍສະໝຸດ 中危(心源性死亡<5%)
低危(心源性死亡<1%)
老年骨科手术的特殊问题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指在骨水泥型假体置入过程中出 现的急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 并发症的总称。
术中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处理
预防性使用升压药,补充血容量,充分吸氧。血容量 不足和高血压病人应用骨粘合剂,更易出现低血压
麻醉中监测
1.常规ECG、SpO2、无创血压、导尿管尿量。
2.预估术中可能大量出血的病人应开放大的静脉 通路(深静脉穿刺置管)。
3.术中尽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证血容量 充足。
六、术后镇痛及注意事项
有助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术后康复。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 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 严重时影响病人的康复。骨科手术由于关节囊和骨膜的部分神经末梢比较丰 富相对病人来讲创伤比较大。传统的镇痛方式如口服镇痛药物很难达到满意 的疗效,间断肌注或静脉注射药物也不理想。根据生理、心理、药代动力学 及治疗学多方研究,病人自控镇痛(PCA)最是适宜镇痛的方法。 (一)术后镇痛方式和药物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