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至必修五默写易错字集锦★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_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_ 以为轮,其曲中规。
4虽有_ ,不复挺者,_ 使之然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_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_ 乎_ ,则_ 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_ 。
8假_ 马者,非利足也,而_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君子_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1故不积_ 步,无以_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 _ 一跃,不能十步;_ 马十,功在不舍。
13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1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5 六跪而二_ ,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_ 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_ 。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夫_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0彼童子之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3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15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16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9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0余_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 之。
★赤壁赋1壬之秋,七月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清风来,水波不兴。
3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之章。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
5白露江,水光接天。
6纵一所如,万之茫然。
7浩浩乎如虚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8于是饮酒乐甚,扣而歌之。
9歌曰:"桂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兮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客有吹洞者,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如泣如;余音,不绝如;幽之,泣孤舟之妇。
11苏子然,正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12客曰:“…月明星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1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千里,旗蔽空,酒临江,横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5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鹿。
16驾一叶之舟,举以相属。
17寄与天地,渺海之一。
18哀吾生之须,长江之无穷。
19 飞仙以游,抱明月而长终。
20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风。
”21苏子曰:“客知夫水与月乎?2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5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jin,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26客喜而笑,洗更。
27 核既尽,杯盘狼。
28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白。
★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2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乱石空,惊涛拍岸, 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嫁了,雄姿英发。
5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
7 如梦,一还江月。
★京口北固亭怀古1千古江山,英雄无mi,孙谋处。
2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斜阳草树,寻常,人道寄奴曾住。
4想当年,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元jia草草,封狼居,北顾。
6四十三年,望中记,烽火扬州路。
7可堪回首,下,一片神鸦社鼓!8 谁问,老矣,尚能饭否?★阿房宫赋1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 li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流入宫墙。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心斗角。
4盘盘焉,焉,蜂房水,不知其几千万落。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ji何虹?高低迷,不知东西。
6歌台暖响,春光;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不齐。
8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9明星,开妆镜也;绿云,梳晓也;渭流涨,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兰也。
10雷乍惊,宫车过也;远听,不知其所也。
11一肌一容,尽态极,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掠其人,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3鼎玉石,金块珠,弃,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4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用之如泥沙?15使负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之,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多于在之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多于市人之言语。
1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
17 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9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0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人墓碑记1嗟乎!大()之乱,( )( )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 )死不顾,亦( )故哉?3且( )( )纷出,( )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 )治;大阉亦( )( )畏义,非常之谋难于( )发。
4待圣人之出而投( )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1由是观之,则今之高( )显位,一旦( )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 )( )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是以( )洲周公,忠义( )于朝廷,赠( )( )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 )百世之遇也。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 )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 )使之,安能( )豪杰之流,( )( )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 )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 )( )也。
★离骚1帝高阳之苗( )( ),( )皇( )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 )兮,( ) ( )( )吾以降。
皇( )( )余于( )度兮,( )( )余以( )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江离与( )( )兮,( )秋兰以为( )。
3(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 )。
朝( )( )之木兰兮,夕( )洲之宿莽。
日月( )其不( )兮,春与秋其( )序。
( )草木之( )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不( )壮而弃( )兮,何不改此度?乘( )( )以驰( )兮,来吾( )夫先路!★课本P591长()息以掩()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
3路( )(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谏太宗十思疏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 )极天之( ),永保无疆之( ),不念居安思危,( )( )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源而欲流长者也。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 )(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
2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3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夫在殷忧,必()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虽()之以严(),()之以威怒,终( )( )而不怀仁,貌恭而( )( )服。
7怨不在大,可畏()人,载舟()舟,所宜深慎。
1奔车朽索,其可忽乎?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 )( )而自牧;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以为度;忧懈(),则思()始而()终;虑( )(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刑。
3总此十思,( )( )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文武争(),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垂拱,不言而化。
4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聪明之耳目,()无为之大道哉?★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3相如闻,不肯与会。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5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
6于是舍人相与()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请辞去。
”7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8曰:“不若也。
”9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 )( )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 )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廉颇闻之,肉()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1( )相与欢,为( )颈之交。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