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联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关联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关联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一、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

例如:
1.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2.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是借助起关联作用的词语(通称“关联词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

例如: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还有一些副词(如“更”“也”“就”“都”等)和少数实词(如“一方面”“一会儿”等)。

复句的分句间有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根据分句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二、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常用的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例如: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2.(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三、递进、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

分句间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甚至)……”“尚且……,何况……”等。

例如:1.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

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

选择复句有两种。

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与其……,不如……”“宁可……,也……”等关联词语。

例如:
他宁可少睡觉,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

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常用“或者……”“也许……,也许……”等关联词语,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也常用“不是……,就是……”“要么……,要么……”等关联词语,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不能同时存在。

例如:
1.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2.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四、转折、因果复句
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

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这类复句常用“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然而”“不过”等关联词语。

例如:
1.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例2用“不过”,表示转折的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不一致,但并不是完全相反。

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

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关联词语。

前一分句如果用“因为”,后一分句就不能用“因此”“因而”。

以免字面重复。

例如:
1.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2.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例l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例2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先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

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

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

例如:
五、假设、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等配合使用。

例如:
1.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

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

例如: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只有”“除非”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才”等配合使用。

例如:
1.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2.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

例如:1.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2.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六、附录:《复句关联词语顺口溜》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还是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