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大纲

1
上课年级
2017 级
学分/周学时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二)课程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 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把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 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 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法律素质,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 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课程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 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确 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 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 500 字) 1、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 课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 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 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 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 生活中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 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2、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 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 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 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6
弘扬中国精神 主义基本内涵、时代价值,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二)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三)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团结统一 (二)爱好和平 (三)勤劳勇敢 (四)自强不息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推进祖国统一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思考题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4.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 6 学时 时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 生价值评价标准;难点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2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 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型和实践性于一体 的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授课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 容,把握每一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面临的问题,理解每一章、节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为辅,通过讨论研究、多媒体音 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本课程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 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要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 想成果,在学好本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 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统一,把学习规范和自 觉践行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个人内在的素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把学习和践履 结合起来,深入认识立志、育德和做人的道理,摆正德与才、学与行的关系,努力做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 绪论 开拓新的境界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学时安排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大学生活特点, 6 学时 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 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从 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成才 目标, 难点是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学 生活的特点, 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 各方面的转变,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 开展互动式的课堂讨论, 通过让学生比较中学与大学的区 别来明确大学生活的适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4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 义和方法。 课后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学习的特点, 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 划书 第一章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中国 4 学时 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 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难点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 仰、理想的实现。 【教学方法】本章教学可以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 题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社会主义新农 村, 让学生直观领略新农村建设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投 身于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
3
珍惜大学生活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大学的生活特点 (三)适应大学生活 二、更新学习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全面学习的理念 (三)创新学习的理念 (四)合作学习的理念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确立成才目标 (一)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二)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三)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四)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一)道德与法律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二)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二) 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 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三)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一)学好科学理论 (二)掌握基本知识 (三)注重联系实际 (四)坚持学以致用 思考题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上课对象 课程类型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全校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8 月版。 1、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1998 年 5 月 5 日。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 4、柳建迎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8 月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主要参考 书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6、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8、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 ,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年版。 9、习近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 300 字)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 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 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相关主题